在深圳等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汕头经济特区也将于明年迎来自己的而立之年。
汕头特区近30年来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在外潮商回乡捕捉投资良机。
据汕头副市长周镇松透露,市政府正在争取将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汕头市,目前省里已经审批通过,正等候国务院批复。届时特区立法权和税收优惠政策可望让更多投资企业受惠。
南方日报讯(记者/谢庆裕)一连几日,广东省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组织一批活跃的企业家,千里迢迢从广州来到粤东汕头,感受家乡变化,捕捉投资良机。
“以前只是他们想我们来,如今是我们自己想来”,商会主席陈海燕感触颇深,这次来考察的企业家大部分是潮汕人,特区成立近30年来给汕头带来的巨大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在外潮商回汕投资热情高涨。
难题
与先进特区比仍有差距
1981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汕头特区从一块0.2平方公里的沙丘上开始,建设成为今天中心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以上的经济特区。
汕头市长蔡宗泽刚刚参加完庆祝深圳特区30周年庆典,马上赶过来接见这些企业家。他向潮商介绍说,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汕头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汕头特区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经济总量增加,发展质量提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然而,头脑精明善做生意的潮汕人有一股天生的闯劲,许多潮汕企业家选择在外面落地,发展壮大。对此,蔡宗泽深有感触,“在深圳特区3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四名发言的特区企业代表,潮汕人就占了两个,马化腾和李嘉诚,但他们都不是在汕头发展。”
汕头特区再出发,发挥民营经济、侨乡侨力、对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吸引在外的潮籍企业家都来关心汕头发展”,蔡宗泽希望,潮籍企业家多来汕头走走看看,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蔡宗泽说,汕头自己跟自己比有了巨大的变化,GDP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是特区成立前的几十倍,但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特区相比,汕头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发展
吸引在外潮商回乡投资
近年来,汕头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发展不断加快,上半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4.6%。胡锦涛总书记日前也肯定了特区30年来“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精神。这些都给了不少在外多年的潮商回乡投资以信心,他们同时也为汕头下一步应如何改善经商环境献言献策。
“胡总书记鼓励敢闯敢试,我们在外从商40多年都是这样闯过来了,现在汕头老家发展趋势很好,回来再试,我信心很足”,广州美神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汉忠就是汕头人,此前有30多年没有回家了,今年来回得越来越密,正抓紧筹划在家乡投资一些项目。
黄克东是总部在广州的东荣(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年前,交通不便、行政审批相对繁琐令他远走广州创业,如今家乡汕头的发展让他看到了机遇:海湾大桥飞架,深水港配套齐全,保税区正在抓紧招商;距离台湾高雄仅有160海里,是粤台距离最近的城市;深汕高速已经贯通、夏深高铁将于明年底建成,届时汕头作为中途站去深圳只需2小时。黄克东认为,汕头便捷的交通正是发展物流的优越条件。这次回乡考察,他准备多了解汕头的物流园规划,探讨进驻经营的可能。
“对于新能源、制药研发等高新技术行业,我们都会重点扶持,进行有针对性的园区规划,在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上也可以具体谈。汕头保税区物流基地、濠江广澳塑化物流园区,澄海物流城也正加紧建设,欢迎物流企业进驻”,汕头市发改局局长陈向光向企业家们承诺,他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潮汕商人回来壮大市场。
未来
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潮商中心
陈向光的愿望正在实现。汕头正在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工业园区,以积极的姿态面向珠三角的潮商,承接这些企业的产业转移。
汕头市潮南区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机器声隆隆,依托工业经济带规划建设21.84平方公里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去年被广东省认定为示范园,并成功竞得5亿元扶持资金。其中深圳龙岗(潮南)产业转移园已完成“四通一平”,目前正在抓紧厂房建设,目前已经有15家企业进园,全部是在深圳创业的潮商回乡投资建厂。当地政府对入园企业,除国家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免收14项事业性地方收费,减半征收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管理的8项服务性收费。
硬件建设日新月异,在招商软环境上,有企业家建议汕头打造潮商中心,服务潮商回家兴业。省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主席陈海燕表示,对于更加庞大的潮商群体,最有条件形成潮商中心的就是汕头,汕头应该抓紧机遇打造这个中心,通过出台政策和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潮商返乡来投资。
这个提议得到汕头副市长周镇松的赞同,他表示,接下来汕头将借助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粤东侨博会、潮商大会等多种平台,宣传推介汕头,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让他们积极关注并参与家乡的重大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的在外潮商来汕观光考察、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