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9 13:02:48
来源:齐鲁网 作者:张培国
针对耕地、淡水等资源束缚带来的粮食持续增产难度加大,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难题,山东出台新政提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向海洋要“粮食”,计划5年后水产达千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0公斤。(1月7日新华网)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食物安全水平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
这应归功于中国自2004年以来的粮食“十一连增”。但产量递增背后,需求增加更甚的情况,则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中国实际已连续多年处于产不足需状态。这一态势至今未变。在供给越发紧张的基础之上,中国需要面对的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国内粮食需求市场。
从山东来说,作为农业大省,但近年来由于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的限制,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在此种背景下,山东省公布《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统筹粮食安全与现代渔业建设,计划到2020年,力争山东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向大海“要粮”400亿斤的目标,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路径,值得点赞。
应该说,山东是我国的海洋与渔业大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海岸线六分之一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量大、面广、可再生,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渔业具有显著的代粮、节粮、促粮作用和生态效应。笔者认为,山东建设“海上粮仓”至少包括双重利好。
一是可以有效解决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水产品列入粮食范畴。水产品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谷物蛋白质含量的2倍,在人类食物摄入结构中,水产品摄入量可以成倍替代谷物摄入量,特别是在大旱或者大涝等极端气候导致陆地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时,海洋食品将会是重要的替代物。所以,建设“海上粮仓”将起到代粮、节粮和促粮三大作用。
二是可以做到循环惠农。实践证明,发展渔业不仅不会与粮食生产争地、争水,而且可以改碱、肥田、解毒。如沿黄区域“上粮下渔”改造盐碱地的做法,收到了渔、粮两利的成效。农田施用海藻肥还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解决 土壤重金属 超标、土壤板结等土壤污染、退化问题。
综上所述,“海上粮仓”,作为基于“大食物”理念提出的一个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新路径,将会合理地利用山东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实现藏“粮”于海,增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从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真心地希望山东“海上粮仓”计划能顺利实施,更早的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