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首次提出在新常态下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将其作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是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原有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比如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还将继续推进,在此基础之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区域发展中的重点。此外,新型城镇化也应将优化空间格局作为其重要内容,通过优化城乡格局,更好地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带一路”作为工作重点后,今年再次将其作为优化区域格局的重点,重要性可见一斑。据了解,过去十间年我国东部地区重化工业飞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带动了中西部能源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增速逐步趋缓,中西部地区以往的优势不再明显,煤炭经济下滑,使得以煤为主的地区增长乏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一带一路’或将加快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张占斌认为。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源,那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中西部主要城市又该如何把握机遇?
“一带一路”带来产业集聚
“‘一带一路’的推进对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带来产业的集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卓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因此其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也不会像东部一样走密集型城镇化道路。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或将依托于较大规模的核心节点城市,进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人口也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集聚。“在人口集聚的同时也对产业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能够吸引人来,还要让人安居乐业。”卓贤说道。
“一带一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利好很多,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又该牢牢把握哪些机遇?据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风电、太阳能等能源,黄金、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以及生物和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广袤的土地也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对此,卓贤认为,第一,“一带一路”的推进对中西部地区能源相关的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能源下游的产业将有所发展。
第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更邻近于中亚,相应的地理优势也将凸显。“一带一路”打通之后其实也连接了一个新的市场。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尤其是西部地区,在当前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使其被有效利用。同时,东部制造业也将会因西部地区的市场临近优势而进行产业转移。
第三,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将进一步找到用武之地,附加值较大的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业也会有所集聚。此外,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要实现产业集聚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市场的连接性。一方面要打通与外部市场的连接,另一方面要完善其内部的连接,特别是对围绕大城市为核心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此,张占斌也持类似观点,他补充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基于此,‘一带一路’可以通过铁路、公路、港口等建设,改善当地的发展状况。”
中西部城镇化需规避不良趋势
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的一年多时间里,中西部地区也早已积极响应,为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做出准备。
据了解,去年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就围绕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召开了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倡议发布《西安宣言》,为沿线城市的发展增添动力;制定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实施方案》,同时实现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并且绘制完成“丝绸之路沿线地形地貌暨交通图”。
“我们既要建设中阿空中丝绸之路,开辟银川至阿拉伯国家的客货运航线,也要建设中阿网上丝绸之路,引入阿里巴巴等知名云计算运营企业。”银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寒星曾说。
对此,张占斌表示,中西部城市需要认真研究国家在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了解国家的政策方向,根据自身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自身的定位。这样有利于形成自己标志型的特色,增强比较优势,以提高竞争力。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也要对不良趋势加以规避。
张占斌呼吁,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各地区要做好全局观的规划,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都提出了一个更大区域的协调、共同发展问题。如何做好与其他区域的协调共生将是每个地区需要着重考虑的。”
张占斌还建议,各地区要更好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而非事事都由政府包办。通过市场调动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值得注意的。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西部的主要城市也要看到历史差距,不能急于求成,积极稳妥的发展方式才是最适合的,要更加理性地去参与“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中西部地区特别要注意资源环境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而非超越资源承受力、社会承受力盲目的开发,这样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此外,卓贤还强调,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如何通过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形成扎实的产业竞争力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个竞争力应该依托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技术优势,而非简单的产业转移。
“‘一带一路’要和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各地区怎样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将是重要的议题。”张占斌也持类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