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4 21:12:54
来源:求是网 作者:聂悄语
近日,某省会城市召开“省会市区机动车限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和媒体记者,就市区工作日每天限行2个尾号机动车征求意见,机动车尾号限行再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我国尾号限行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8月,为筹办奥运会,北京以机动车限行治理交通拥堵,成为全国第一个限行的城市。此后,南昌、兰州、长春、杭州、贵阳、天津、哈尔滨等城市先后采取不同措施的尾号限行政策。
各城市限行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缓解交通拥堵,二是治理雾霾。尾号限行政策的初衷是缓解交通拥堵。但随着近几年雾霾加重、空气质量恶化,治理雾霾成为限行的主要目的。今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召开期间,北京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APEC蓝”如约而至,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单双号限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随后,有官员指出,北京将论证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常态化。
北京的限行政策无疑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近两年,二线城市特别是北京周边城市纷纷效仿,希望通过限行降低尾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限行呈现快速蔓延之势。但治理雾霾是否一定要限行?无论是二线城市因地制宜的限行措施,还是北京酝酿之中的单双号限行政策,是否就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
虽然“APEC蓝”令人向往,但目前尚未有科学论据表明,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最大贡献者就是单双号限行。众所周知,雾霾是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建筑扬尘、气象条件、城市地形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动车排放在其中究竟占多大比重,实际上难以量化。APEC期间,政府打的是治理雾霾的组合拳,包括京津冀企业统一停限产、全市工地停工、全市燃煤电厂减排70%、70%公车停驶、北京及周边城市单双号限行等。可见,限行只是治理雾霾的措施之一,并不能因此断定治理雾霾必须靠限行。
北京汽车过多,尾气排放量大固然是雾霾严重的一个因素,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油品质量。油品质量以硫含量衡量,而硫含量高低是决定汽车尾气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油品升级起步晚,除北京执行京Ⅴ机动车排放标准,与国际通行的欧Ⅴ标准齐平,全国其他城市油品质量与国际标准仍有差距。因此,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油品不升级,限行就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
限行需以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作为保障,而我国大多数城市目前尚无法达到。今年3月,鉴于空气污染严重,法国也曾在首都巴黎及其周边的3个省份实施临时单双号限行措施。限行期间,巴黎大区的地区快线、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免费供民众使用。相比而言,我国人口数量多,城市规模大,在限行保障措施方面仍与法国有很大差距。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北京人口早已突破2000万,相当于两个超大城市,人口膨胀与公共交通设施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北京出行高峰期运力不足,公交线路尚不均衡,地铁与公交、地铁与私家车的“交通衔接”仍不完善。在配套设施跟不上的情况下,北京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恐难以保障民众的出行需求。
单双号限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公民利益,实为城市治理的下策。如果实行常态化的单双号限行,就意味着公民耗费金钱购买的车辆有一半的时间不能行驶,大大降低了其使用价值。而车辆的折旧、维护、保险费用还要按全年缴纳,这对公民的财产权益造成了二次伤害。此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许多家庭能够负担两辆车,一旦实行单双号限行,将有为数不少的家庭考虑购置第二辆汽车,这不仅不会对治理雾霾、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作用,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限行反映的是城市管理水平。有评论称,限行是极其奢侈的城市治理方法,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奇效,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对公众利益和公民财产的漠视。限行并非治霾、治堵的唯一办法,治理雾霾还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考量公众利益,只有当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达到平衡,才是未来城市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