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赵晓谈看好中国经济的三点理由
时间:2014-11-27 14:16:41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近日,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赵晓撰文指出,随着看空中国经济的风声又起,许多国外金融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失去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甚至有机构认为中国经济迟早将遭遇“黑天鹅”事件。但是,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不会出现硬着陆的状况。政府高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源于何处呢?赵晓分析认为主要有三点:

    首先,天量的外汇储备,使中国拥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现在有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未来经济一旦面临硬着陆的风险,天量的外汇储备就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得总供求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均衡,进而可以弥补因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国内资金缺口、政府预算不足等问题,或者可以通过“增量注入”的方式支持薄弱环节发展;二是巨额的外汇储备可以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乃至整个国内金融秩序;三是巨额的外汇储备可以有效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缓和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外部冲击,有利于减少因采取紧急措施而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次,新型城镇化可以释放巨大内需潜力,这有利于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顺利转型。2013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53.7%,还有很大的推进空间和发展潜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有两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一,农民工市民化后,消费习惯的改变可以创造更多有效的消费需求。据测算,农民变市民,消费潜力将增长3倍;第二,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形成对住房、公共服务等基础产品的需求,可拉动对房地产、公共交通等的投资。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每增加1%便可拉动投资增长3.7%。

    最后,倒逼之下的全方位改革所打造的制度平台将释放新一轮发展潜力。“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按照经济学术语,就是“制度变迁红利”。1949年以来,中国大致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制度转变:第一次是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表现为社会根本制度的转变;第二次是1978年开始推进的改革开放,主要表现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如今正在进行第三次改革,即“十二五”开始系统推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或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启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六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如果能够在改革顶层设计中妥善解决改革的思想阻力与利益阻力,并且形成切实有效的制度平台,“第三次改革”将有望破除人口红利、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发展瓶颈,产生新一轮的发展潜力。

    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质疑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按照他国的历史发展经验来判断中国。赵晓认为,中国的经济问题中有很多特殊性,不应照搬西方的标准来判定。天量的外汇储备、尚可推进的城镇化、刚刚启动的新一轮改革红利,这些都有利于化解中国经济成长的各种烦恼。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仍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和条件,关键的是,我们下一步到底会怎么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