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交流探讨
时间:2014-11-24 09:50:1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 晴 

交流探讨

  于贵红:我们润土从2011年开始,一直在做中国城市老人的养老基本模式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样本,形成了一个居住模式研究报告。主线的结论是,老人的理想居住模式是混合式的居住模式,它是最符合中国人的养老模式。老人跟子女之间居住的距离多远合适,我们常常会说一碗汤的距离,但是一碗汤的距离到底是多远?随着时代的不同,一碗汤的距离还是有变化的。这其实涉及地产开发,就是邻里关系或者说整个社区里的关系怎么安排。像老人,还是希望跟子女住在同一小区或者是临近小区,不希望住得非常远,但即使在同一小区里面,他们不愿意门对门,而是愿意住在不同的楼里。这实际上表现了老人空间的独立性,他们希望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对于健康老人来说,不用真正去给我做一碗汤。当然理想的社区叫亲情社区。

  未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可能要更扩散。我们实际上是在城市化委员会这样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来做,需要破解一些课题,真正的破题应该从老龄产业这个角度来破题,而不能从地产开发破题,因为从地产开发破题已经证明是失败的。我认为,为老人提供服务,提供的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家的感觉。

  李鹏飞:其实讲到传统,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西方有教堂,现在教堂还在,而我们的祠堂去哪儿了?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大陆把老人住的地方叫养老院,我不知道西方怎么称呼,但在新加坡、日本,叫老人院。没有叫养老院的。第三,在传统居住中,老人住上房,就是让老人住一套房子里面最好的房子。还有,以前,大家族都有耄耋堂,像长老会一样,现在,这些都去哪儿了?

  蔡义鸿:到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按城镇常住人口算已达52.57%了,但按户籍人口计算只有35.33%,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许多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很欠缺。但是从中共的十八大之后,这种状况将得到彻底扭转。也就是说,在十八大之前我们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几乎全部都用在了大、中城市,很少用于小城镇,更不用说农村了,现在开始要投向农村了。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健全后,农民是否愿意进城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农民进城的痛苦指数很高,幸福指数很低。我预测,中国的逆城市化的规模可能会很大,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加上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所以,我们这个研究中心要考虑逆城市化的因素,做好这方面的预测研究,或者说趋势研究,与国家政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相信一定会引领行业的发展。

  罗青云:人们来到城市来主要是为了就业,还有就是娱乐消费方面比较健全,年纪大了以后,需要的是健康,有一个好的环境。像蔡秘书长讲的,如果是农村的问题破题了以后,我觉得老年人的逆城市化进程可能会加快,这是一个方向。

  曾涓灵:我再补充一点,关于上面细分的板块,还是把健康管理加进来,因为健康管理现在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政府已经有文件出来了,健康产业以健康管理为主。未来的趋势绝对是以养生为主,中医文化非常值得弘扬,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也一定是今后的老人推崇的东西,就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过完一生,哪怕终老的时候都是健康的,不痛苦。国外叫健康管理,我们就要把这一套东西完善好,这对我们国家也将是非常大的贡献。所以说我们的导向很重要。

  还有就是,我们的定位非常重要,我们要策划先行,赢在起点,内外兼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