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住宅产业化的几个观点
时间:2014-11-07 09:49:37 

6261356f607e5928f680f328f50a345e.jpg

童悦仲: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推进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建设系统已经提出了很久,从建设部1996年发布《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大纲》算起,至今已经18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在北京,现在建筑公司聘用1个合格的技工每天大约要支付600元工资,聘用壮工(力工)每天的工资也要200元至300元,即便这样有时也很难招聘到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员。年轻人往往宁愿到工厂拿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也不愿到建筑工地去挣那份万元左右的月薪。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住宅产业化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下面我谈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住宅产业化并不等于PC化。现在不少城市,包括一些有影响的特大城市,在供应新开项目用地的时候,政府规定其中必须建造一定比例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错误观念是:住宅产业化就等于主体结构产业化,主体结构产业化也就等于主体结构预制装配化,主体结构预制装配化则等于预制混凝土结构,也就是业内常说的PC。

  应该说,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可以说在三个层次上都出现了错误:

  这个问题的层次一错在住宅产业化不能仅限于主体结构产业化。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将单位工程划分为9个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与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与采暖工程、空调与通风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电梯工程。尽管主体结构很重要,但它只是其中1个分部工程而已,不能代表建筑工程的全部。建筑工程中的各个分部都有如何实现产业化的问题,例如装饰装修工程的产业化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个问题的层次二错在主体结构产业化也不能仅限于主体结构的预制装配化。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目前集成商品混凝土技术、泵送混凝土技术、新型模板和新型脚手架技术、预制钢筋骨架技术等形成的新型现浇混凝土结构技术,就属于一种主体结构的产业化生产方式。

  这个问题的层次三错在主体结构预制装配化也不能仅限于预制混凝土即PC结构。主体结构预制装配化至少还应包括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等等。

  所以说,把住宅产业化的概念简单地与主体结构PC化划等号,是大大缩小了住宅产业化的丰富内涵,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第二个观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进住宅产业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当前有不少人认为,由于产业化生产方式的前期投入多,因此产业化住宅的建造成本必定要高于常规住宅。也有一些多年来坚持搞产业化的企业感觉亏了本,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理解呢?我们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尽管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高出很多,但是长期以来他们制造的汽车要比国内便宜。原因何在?就在于发达国家制造汽车的产业化程度比我们高。由此可见,搞产业化不是不在乎生产成本,恰恰相反,人们追求产业化生产方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既包括减少用工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缩短工期等取得的直接成本效益,也包括保证产品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等取得的间接成本效益。但是为什么现在国内同行认为住宅产业化成本高呢?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只有在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第三个观点:这些年我国住宅产业化在许多环节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住宅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人对我国近年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感到悲观,认为与国外相比差距太大。确实,出于种种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和人们的预期存在着距离,然而如果完全看不到这些年住宅产业化取得的进步也是片面的。例如多年前建筑门窗运到现场后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全部施工作业,这期间还不可避免地反复出现大量的回头活和修理活,效率十分低下。而现在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套木门和成品窗户,到工地后只需直接安装上墙一道工序,大大减少了现场用工。此外像木地板安装、成套厨房设备安装等,其产业化程度也比多年前有了巨大进步。

  第四个观点:要想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就需要我们主动拆除设置的市场壁垒。多年来我国对建筑业采用市场壁垒进行保护,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部门规章《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施工企业想要到中国承包工程,只有符合以下四种情况才可以进入:1)外国政府捐助或外商投资的项目;2)利用国际融资,比如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在按照世界银行贷款规则面向全球招标后获得中标;3)由中外合资企业投资,而中国施工企业不具备施工技术和能力的项目;4)由中方机构投资,同样是中国企业不具备施工技术和能力的项目,可以允许外国企业在与中国施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后进行承包。在加入WTO谈判时,我国政府继续坚持了这一政策并获得对方认可。由于设置了这样的市场壁垒,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得以免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冲击,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护,但同时也保护了落后。我认为这是造成我国住宅产业化推进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住宅产业化要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应该打破壁垒,大胆开放国内建筑市场,引狼入室、与狼共舞。

  第五个观点:目前我国住宅品质还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我们还需要在提升住宅品质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当前主要应该侧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绿色,在住宅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二是智慧,要让我们建造的建筑跟上信息化时代、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的步伐,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个细胞。三是长寿,即延长建筑的寿命,现在我们城市里高层住宅越来越多,许多项目的容积率已经接近了极限,未来不可能再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改造了。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倡导提高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包括鼓励开发商主动采用高于现行规范规定的荷载取值,采取高于规范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四是适老,就是要适应老年人的居住要求,包括室内外无障碍设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等。去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老龄化率达到14.9%,预计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因此,我们的住宅建设必须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到来的形势。

  第六个观点:推进产业化不要搞运动式的全行业动员、遍地开花,而应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现在许多城市很重视推进住宅产业化,这固然是个好现象。可是他们推进产业化的措施,是要求所有新开工项目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楼栋采用产业化生产方式,于是不少项目不得不将其中1栋或几栋楼改为装配式结构,由于附近没有构件加工厂,许多只好采用现场预制的方式,然后就地吊装,既费工、费力,又费料、费时。由于缺乏经验,还难免发生质量问题。

  联合国关于产业化的定义一共有六条: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科研生产一体化。有日本专家曾把产业化概括为三条: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大规模生产、社会化供应。无论哪种说法,实际上都强调了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规模化。只有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成本才会降下来。而只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才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生产。为此,我们的政策应当是助力大型住宅产业集团的形成和壮大,而不应当号召所有的企业,包括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分散地去推进住宅产业化。那样无论谁的规模都不容易上去,反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和恶性市场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做法,其结果很可能是短期内一轰而起,最终却又一哄而散,建国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有效推进住宅产业化,政府更加应当做的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真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包括消除各种壁垒和地方保护、加强市场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等等。这样,住宅产业化的实现必然水到渠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