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要让空巢老人老无所依
时间:2014-11-01 18:10:32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伟锋 
    27日,记者听说了一个令人唏嘘的事。一位风尘仆仆赶回老家的儿子,推开门后却险些当场昏厥,原来他牵肠挂肚的父母早已倒在家中,没了呼吸。(10月28日 浙江在线)

    空巢老人孤独地在家中离世,作为当事人的子女还来不及让悲伤蔓延,就被围观者的反讽抨击包围起来。同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常回家看看”要入法等老生常谈的台词也一并到位。

    对于空巢老人的存在现象,尽量要避免用过多的情绪字眼。对于那位姗姗来迟的“儿子”,谁又有权力说他是不孝子?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80、90后来说,又有哪个不是把家当成最后的温馨港湾?在力有不逮的情况下,任何道德上的无端谴责,只能囿于成口水帐上的世态炎凉。

    一个社会人,在抚养子女的同时,本身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创造社会财富上面。所以,在价值和劳动力的契约中,社会要保有对劳动者养老的服务权力。在法理上,是“规定国家、社会、家庭有对老人承担支援的义务”的解读。但在家长里短的话语中,子女养老成了雷打不动的主力部队,政府是支配养老金的主体,社会则成了拾遗补缺的配角。这个在老龄化程度越发加快的中国来说,已经显现出力不从心的语境。

    经常听见老人说到“我退休金也有两千多,现在啥也不缺,也不会给子女和国家填负担!”听起来很和谐,但这很可能是知足常乐的“一面之词”。因为你无法从这些老人的表情中读出他们的身体正在遭受着衰老的折磨,一些不请自来的慢性病和孤单感只是被他们刻意地掩盖起来。如果子女和社会不未雨绸缪的话,老人的晚年生活将让人堪忧。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

    问题来了。现在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虽然有熟悉环境的优点,但存在安全和生活隐患。养老院也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优质的养老资源供不应求,远水难救近火,一方面是劣质的养老院设备简陋,充其量只能成为将就。在硬件上差强人意,在软件上缺乏人情味。别说在“心”方面达到愉悦,就算是在“身”方面都难称及格。这样的养老院让很多空巢老人产生排斥感。

    在保险、退休金等待遇都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下,我国其实并不缺优质养老的买单人。但是,现行的居家养老方式却印证了社会对于优质养老产品的稀缺性。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老人更像个孩子,他亟需情感和环境的多重暗示,才能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双向满足。但以情动人的养老市场的开发程度,几乎被需求远远地甩在后面。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那个住家式的养老公寓,提供了可借鉴的差别化养老样本。国内养老业如果能走出中学宿舍的老三样,而借机于和不一样的公寓版本,是能够纾解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担忧。在子女不能就近照顾的条件缺失下,多元化的养老就给空巢老人多种选择,其最终目的是要细化养老方案。当然,养老产业化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让市场的回归市场,让行政的回归行政,在政策上再以投融资创新来辅助。或许,等老无所依的时候,也能把自己留在“春天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