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7 18:19:43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余明辉
10月20日,郑州迎来一阵秋雨,夜里的气温在15℃上下徘徊。晚上22点30分左右,在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中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下,记者看到了几十名农民工自带铺盖在桥下过夜,有的只在地上铺了一张凉席,被子也非常单薄。“我们出来打工要求也不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可是,现在城中村拆得差不多了,根本找不到便宜的房子。”来自商丘的刘师傅说,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廉价的住宿场所,有个安身之处。 (新华网、映象网10月22日)
秋雨纷纷中,高架桥下,一张凉席,一条薄被,农民工“毅然”过夜。不知道农民工的身体有多冷、有多难受,反正笔者的心底是哇凉哇凉的,好不难受。
曾记得,当2012年郑州街头中州大道的高架桥下,农民工刘红卫在寒冷、饥饿和疾病中死去之时,引发了全社会对城市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的巨大关注,质疑地方政府在关注、应对农民工等城市街头弱势群体的困难不力。面对汹涌民意,当时郑州市有关方面给出的答案是,取消街头露宿点,取而代之的是短期内设置农民工临时安置点,长期则是为农民工提供有效工作信息,以及有效廉价的可遮风挡雨的租赁住房。甚至河南省民政厅等也下文,要求全省各地民政等部门要对各地夜宿街头的农民工等人员进行排查,给予必要的关照和安置,防止由于冷冻、饥饿、疾病等露宿、死于街头事故的再发生;并制定有效计划,采取必要措施,长远有效解决农民工冷天露宿家头等问题。
但可惜的是,两年时间过去了,不但当年简陋设置的农民工临时安置点没了踪影,而且在大批城中村改造中,大批农民工更难找到廉价的出租屋,不得不在瑟瑟的秋雨中依旧露宿郑州街头高架桥下,也就有力的无声说明了当年有关方面的表态和要求,在随后的落实中不说全部不到位,起码在为农民工提供廉价的栖身场所这方面是不够有力到位的,不免令人遗憾。
我们常说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没有农民工就没有城市的今天,我们要善待农民工。在城镇化进一步加快的当下,有关方面也一再表态和要求要为农民工进城落户、工作、生活、学习等提供方便。但到实际落实中,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尽如人意,甚至认为的漠视、轻视和行动不力,让国家的美好政策在落实中大打折扣。农民工深秋夜雨中露宿街头,城市连一个最起码的可遮风挡雨的廉价睡觉地方都无有效提供,无疑就是对这些表态和安排得不到有效落实的一个集中反面注脚。
今年7月底,国家有关方面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再一次引发社会对我国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工等融入城市速度的热议和渴望。其中一点,就是期望有关方面能够在促进农工进城、给进城农民工一个合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方面,出台更多温馨政策,给出更人性化的具体安排。
一个动作可以照靓一座城市,关注一个群体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样可以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秋雨瑟瑟中,寒冬马上就要来临,郑州高架桥下的农民工兄弟们该往何处,就成为一个当务之急。为了实现此前的承诺,为了在促进农民工进城方面有作为,为了体现城市的温度,更为了进城务工民工有一个真正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郑州市有关方面,还是赶紧给深秋夜雨中在高架桥下露宿的农民工一个可遮风挡雨的“窝”吧!这是工作职责,也是真走群众路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