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朝阳拆迁村民上课学习适应城市社区生活
时间:2010-08-22 09:28:35  来源: 新京报   作者:专题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张宁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村落陆续拆迁,农民回迁安置房社区相继建成。目前,北京正在进行土地储备拆迁,全市共有50个挂账重点村将实施腾退。这意味着,众多拆迁村民要经历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当农民住进高楼,他们能否适应社区生活?近日,记者在多个“农转居”人口集中的社区调查发现,一些社区虽入住多年,但居民尚未适应社区生活,在圈绿地种菜养鸡。但也有一些社区,昔日的村民已适应角色转变,融入城市生活。针对“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近日,朝阳区金盏乡将其列为调研课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建立“公民学校”培训村民,探索让“人和观念一起上楼”。

  本报讯 近日,金盏乡“公民学校”正在筹备为当地“农转居”人口开设“公共文明行为”课程。金盏乡有4个拆迁村,为引导农民向居民转化,该乡将“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列为调研课题,联合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建立“公民学校”,并上了首堂课。

  村民坦言难适应社区生活

  金盏乡长店村是市级挂账重点村之一。近日,长店村内到处可见拆迁废墟。村民们说,这个村共有村民1200多户。一位村民说,他家有个大院子,种着葱、蒜、黄瓜等,夏天不用买菜。“今后住进楼房就没处种菜了”。该村民坦言,他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社区生活。

  除了长店村,金盏乡还有马房、楼梓庄、曹各庄3个村都将拆迁。金盏乡相关负责人说,此前了解到,一些“农转居”人口集中的社区存在绿地插秧、养鸡,占用楼道堆杂物等问题。为了让未来的新社区避免这些问题,他们希望提前转变农民的观念。为此,金盏乡将“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化生活”列为调研课题,并在朝阳区立项。

  志愿者助村民转变观念

  目前,“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调研课题的内容之一“公民学校”已经开课。近日,“公民学校”在马各庄村活动中心挂牌,50余位村民参加了“公民学校”的第一期学习。

  人民大学“红色1+1”实践团的志愿者运用图片、视频和现场演示,为村民讲解家庭急救、社区文明生活等。据金盏乡工作人员介绍,首期课程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志愿者还向村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将根据调整结果确定下一期“公民学校”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据了解,金盏已有数十户拆迁村民住进楼房。人民大学“红色1+1”实践团团长、公民学校发起人冯启娜说,“公民学校”正打算到该小区开设第二期课。课程主题为“公民公共文明行为”,将从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和公益行动等4方面切入,针对绿地插秧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这些新居民做出正确的判断。

  冯启娜说,“公民学校”还将开展健康、文化等系列课程,帮村民转变观念,使其尽快适应社区生活。

  ■ 探访

  样本1 “乡亲们”圈绿地种菜养鸡

  ●社区:东坝家园

  ●入住时间:3年

  ●现状:绿地种菜养鸡,居民仍保留农村的生活方式。

  朝阳区东坝家园的A区和B区,居民大多是当年从东坝乡拆迁上楼的村民。近日,在东坝家园B区,多幢楼前后的绿地上可见居民支起的南瓜秧。在109号、108号之间的绿地上,种着黄瓜、烟叶。而115楼前多块绿地已开发成菜园子,葱、蒜、茄子、辣椒均有。该楼东北角的一处“菜园”则种着西红柿等,园内还挂着一把采摘用的剪刀。

  在103号楼前,有居民用网布晾晒荞麦皮,用于自制荞麦枕头。

  108号楼居民陈先生说,他以前是东坝高杨树村村民,他所在村已拆迁建设东坝郊野公园。3年前,他和村里人一同入住该小区。“我们习惯不了小区生活。”陈先生说,以前他家有几亩地种玉米、种菜。搬到小区后,邻居们和他一样想在小区内种瓜种菜。

  “我们以前务农,现在没有工作,闲着没事种点菜还能节省开销。”居民赵先生说,他有抽旱烟的习惯,于是在小区种了烟叶。赵先生说,从2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搬进楼房,就像进了鸟笼子。

  “前几天发现有居民在小区养兔子。”东坝家园物业工作人员刘先生说,居民在小区养鸡养鸭的均有,但一些居民接受了劝说,现在不养了。刘先生说,圈地种菜是不允许的,但居民之间彼此认同,从未发生过纠纷或投诉,物业无权制止。刘先生说,很多居民以前都是乡亲,喜欢晚上聚在院内乘凉聊天,男居民多是“膀爷”。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目前没有居委会,居民们也没有成立兴趣小组。物业曾计划组织居民开展活动,但在居民中没有号召力。

  样本2 大妈早晨打太极晚上跳舞

  ●社区:朝来绿色家园

  ●入住时间:7年左右

  ●现状:社区活动丰富,居民已适应城市生活。

  “每天5点起床,到楼下和邻居打太极拳,晚上一起出去跳扇子舞。”朝来绿色家园63岁的居民王大妈说,她现在的生活很丰富,和城里老人的退休生活一样。王大妈原来是来广营村村民,2006年拆迁上楼,住进朝来绿色家园蕴实园。据了解,朝来绿色家园万余居民大多来自来广营、红军营等5个已拆迁的村子,从2002年起相继入住。

  近日,在该小区内,公共绿地没有种菜养鸡现象,楼道里极少能见到杂物。王大妈说,他们已经改掉了住在村里时的生活习惯。

  “有人怕停水,把大水缸抬上楼。”王大妈回忆,刚住进楼房时也不适应,舍不得扔掉农村时的老物件。物业乔经理说,小区刚入住时,有村民在绿地种香椿树。物业进行了劝导,并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供村民种植,但村民并未前往种树,在自家楼下也自觉没有再种。

  “农民上楼首先要思想上楼,农村城市化先要思想现代化。”2006年,朝来绿色家园成立了居委会。居委会的蒋主任说,上楼让很多昔日的农民居住不习惯,生活不适应,交往不方便,为了让他们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来广营乡政府和居委会曾实施“新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和“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建立了“市民文明学校”、“母亲讲座”等,并开展过礼仪教育活动,很多村民接受过科学知识,卫生常识,城市生活方式的培训。

  同时,居委会建立了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秧歌等文体队伍,还发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 观点 观念更新晚于城市化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红色1+1”实践团团长、“公民学校”发起人冯启娜说,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农民上楼的小区,社会关系网络没有建立,农民对小区无法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化不光是给农民盖楼房,而是应该让农民的思想实现城市化。

  冯启娜说,部分农民上楼后,仍保持村民的角色,不能从市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没有跟上环境的变化,是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所在。

  冯启娜说,观念只是浅层原因。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改变则源于激烈的城市化进程。“西方国家城市化过程花了几十年甚至更长,中国是几年时间。” 冯启娜说,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上速度很快,但人们的城市化改变则是漫长的过程,二者的时差造成这些问题的出现。

  引导农民建立城市人际关系

  冯启娜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解决农民上楼后适应城市化生活的一些问题,“公民学校”之类的培训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引导才能转变人们的观念,将他们的生活方式从村民引向城市。

  此外,冯启娜呼吁,政府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应该在小区建设能供居民活动的区域,让居民通过社区组织开展活动,才能建立起城市化的人际关系。

  同时,冯启娜认为,政府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将观念转变的引导,社会活动的组织,纳入到政府职能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