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四川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各方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四川省内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打破传统“输血”服务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造血”融资机制 ,有力推动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
政府“搭台” 金融“唱戏”
2013年,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勾画了城镇化建设的新蓝图。《意见》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构建适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和金融服务模式,多渠道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
“到2015年,四川要实现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4000万人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平方公里左右的目标,这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四川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通过“输血”来缓解资金难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扶持支柱产业促经济、增就业、拉消费,为新型城镇“造血”。
在政策引导下,各家金融机构纷纷介入。
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率先发力。去年4月,在农总行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服务全面合作备忘录》后,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先后与绵阳、巴中等11个市州政府签订银政合作协议,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等。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承诺未来5年将为成都天府新区、工业园区、保障性住房、环城生态区、重点小城镇、现代农业、城乡交通网络、社会民生等新型城镇化领域提供大额融资支持。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表示,将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城镇产业体系,为进城农民就业、创业、居住、消费等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离得开、流得动、呆得下”的问题,顺利完成向市民的转化。
截至2014年7月末,当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超1000亿元,其中新增城镇化建设资金占四成以上。
助力安居 不忘乐业
没有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就会乏力。
独栋别墅、观景阳台、景观园林、居委会、幼儿园、农贸市场、文化活动站、垃圾收集点……都江堰市翠月湖镇民兴社区村民王翠芳告诉记者:“这就是咱的新家”。那么,新房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中融资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推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贷款产品,对接以村民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运作资金需求。
目前,该行已投放贷款63亿元,大力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民连片集中居住和安置房建设,完成近2万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耕农田6000多亩,建设农民新居150多万平方米,安置约5万农民。
安居还要乐业。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推出“观光农业”信贷产品,以业主综合收益为还款来源,将城镇开发与资源利用结合起来。
成都双流华阳镇二江寺南湖景区,拥有400亩的南湖梦幻岛、3000亩的城市中央风景度假区,是成都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去处。
据了解,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已对南湖旅游度假区投放了项目贷款。二江寺社区主任告诉记者,在农行的支持下,二江寺村村民搬进了漂亮的现代化小区,靠着发展“观光农业”,庄稼农民变成了城市人。
多元融资 兴旺产业
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当地金融机构在加强“输血”的同时,通过推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强化“造血”功能,使农民进得了城,住得下、能致富。
记者了解到,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探索融资新模式的力度在持续加大。今年上半年,该行围绕农村产权改革,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担保,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在成都温江等地区发放贷款,支持农业特色大户。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信贷担保方式,支持农民就业创业。
近年来,该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积极推广政府主导型、特色资源依托型、园区依托型、交通枢纽依托型、农村土地整治依托型“五类”服务模式。截至今年7月末,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已投放城镇化贷款超100亿元,城镇化信贷覆盖55个县、64个镇。
事实上,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当地金融机构纷纷加快融资模式创新步伐。四川巴中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存款质押、农户联保、村社共保、国投公司统保、政府风险补偿”巴山新居产村相融贷款模式。
在巴中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
该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毗邻的产业园内葡萄种植面积达2100亩,其他水果种植面积200余亩,有专业种植农户150户。在产业园内务工的鹦鸽嘴村村民超过千人,仅种植葡萄人均年收入就达1.5万元,且葡萄业带动了乡村游。
“通过实施银政合作主导型模式,能充分聚集金融机构输血、造血融合产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今后,银团贷款、信托理财、信托融资、短期融资券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将助力四川城镇化提速升级。”人民银行四川成都分行有关部门负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