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老龄化速度居全球首位 2050年将有4亿老人
时间:2010-08-20 10:32:3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在昆明表示,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约1.69亿。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

按照这个预测比例,按照中国现有人口来算,到2050年中国的60岁以上老年人将有4亿之多,到时绝对数量可能还会更多。

李宝库还表示,“421”(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生育一个子女)的家庭大量出现,使赡养老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平均比例已达30%以上,个别大中城市甚至已超过50%。这对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需要关注的是,“421”的家庭模式在即将步入60岁以上的“50后”一代人身上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网络上,记者看到有一些专门由“50后”建设起来的讨论问题的论坛,有很多“50后”就在论坛热议自己这一代人的养老问题。从大家的发言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人持有同一种观点:担心以后儿女分身乏术,无法同时照顾4个老人。就算儿女再孝顺,双方4个老人的压力压在2个人身上太重了,孩子就算有孝心,也做不了太多。为此,他们都认为去养老院或者是托老所等地方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并希望政府可以考虑这种特殊情况,多发展一些有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

中国自古就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说法,网上议论的大多是如何减轻子女的负担。有一位叫做“只求开心就好”的网友就这样说道,我就是50后生人,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办法养老,就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吃住在一起,相互照顾,完全可以对付一般的小病小疼,这样就给儿女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孩子们已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累了,不要再累他们。实在不行,也要根据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发帖人的想法让人不禁感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国人喜欢团圆,曾经的“春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湿了多少老母亲的眼角。尤其是对“50后”的这代即将步入60岁门槛的人来说,他们经历了上山下乡,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开始执行。大多数人膝下只有1-2个孩子。他们现在不仅自己即将步入60岁,而且还处在社会老龄化的拐点上。再加上各种政策和福利的不完善,他们的养老日后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问题。

老龄化加速发展

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

仅在2000年2007年7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预计,2053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开始进入缓慢减少阶段,但到2100年时仍将有3.5亿以上的老年人口。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从人口结构上看,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目前的各类老年人福利机构近4万个,床位数近160万张,也就是说,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只拥有不足9张床位。

造成这样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口生育率急剧和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是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这也是学界所公认的原因。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从而使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第一个原因不可否认的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关系;同时,死亡率的下降也得益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

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世纪80年代末急剧下降了生育率,控制了中青年人口数量的按比例增长。因此从2009年开始,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还将持续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还将增长。

1980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时,有些人就担心政策将导致一些新的问题的产生,如人口的平均年龄老化、劳动力不足、男性多于女性、一对青年夫妇供养的老人会增加等。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实行一胎后,性别比例很快就失衡了;中国在1999年就出现老年化现象;养老金出现短缺现象;2004年时出现用工荒的问题;还有就业问题,事实并没有像当时实施计划生育时那样缓解就业压力,而是增加了就业压力。

目前的中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且只有城市4000多万老人享受养老金,养老金缺口仍很大;过30年,中国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为3∶1;2050年中国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为2∶1。

这样不断增大的比例意味着劳动力将逐步的减少,而劳动力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国力,也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高度老龄化的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劳动力是增加的,有了辉煌,当时日本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都能在发展中解决,日本经济朝气蓬勃,很多社会问题在发展中被稀释了,经济也很稳定。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总劳动力减少,很多问题出来了,由于老年化的原因,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日本新首相菅直人所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和联系弱化了。事实上,日本有不少上百岁的“空巢”老人失踪或者死亡是没有人知道的。

有学者针对上半年广东的“民工荒”表示,未来20年内,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据预测,未来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

经济社会下的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本身可能并不能被称为是一种社会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抚养下一代的成本增加,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少生孩子。人口年龄自然会趋向于高龄化。再加上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结构很容易变为中老年人的比重不断增加。就像曾经的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那样,人口的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是迟早会出现在正在发展的中国。可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却问题不断。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由于他们中相当一些人生育时正好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晚年时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老年福利机构来养老。数据统计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060个,床位26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1万人。但是,按照国际上5%的老年人要利用机构养老的经验,中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现在缺口达540万张,是现有床位数的200%。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可怕的缺口。农村的问题更为严峻。步入老龄化的人劳动力自然会受影响,由于农村不少劳动力都在往城市聚集,农村的老年人由谁来照顾,这个问题社会似乎都缺乏准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亲情的慰藉方面。就像日本孤独老人死了都没有人知道,中国虽说情况不至如此,但是防患同样的问题在中国发生至关重要。在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范围广的前提下,父母子女间的情感需求经常难以得到满足。老龄化问题,有了资金保障,有了服务照料,前两者都可以通过政府、社会来解决,但是情感的慰藉,却只能由子女来完成。这种情感需求无可替代。但是在我国,家庭养老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子女就业谋生往往不在本地,照顾老人有诸多不便。

养老更多的要靠社会,但是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是老年人口退出生产领域,不再直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消费活动并未停止,而且诸如医疗护理保健等费用可能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尽管有人说有国家财政兜底,但巨大的养老金空账,也将使国家财政解决乏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将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老龄化表明中国劳动力人口供给呈绝对减少趋势,将使得依靠增加劳动者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另外,老龄人口增多必将动用更多的储蓄,导致储蓄水平下降,投资减少,单纯消费增加,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潜力。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曾表示:过去对待老年人认为只要做到端吃端喝就是孝,积累的都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的经验。现在平均寿命已经是70岁了,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800万。还用以前的老办法对付老人,是害了他们。因为80来岁的老年人恰恰需要运动,不运动身体素质很快就会下降。国家经验也是如此,我们原来有一套很丰富的经验,但是现在要搞公共服务,特别是老年服务,诸如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等。我确实感到国家公共管理要转型,挑战很大,整体上没有经验,是现在养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养老还需多条腿走路

城乡养老有差别;家庭赡养、自我赡养、社会赡养有差别。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恐怕还得分别解决问题,各个击破。王振耀认为,城市绝大部分老人都有退休金,工人一般是1000元左右,干部更高。退休金覆盖意味着有三险,特别是有医疗保险。城市在资金保障和体系覆盖上强于农村。农村是8000-9000万60岁以上农民,除了新农合覆盖一些外,养老金方面还是差,新农保推进试点周期过长,难以全面覆盖,一些农村地区80岁以上老人生活相当困难。

传统理念是养儿防老、家庭赡养,缺乏很多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福利制度)。目前情况是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到外面打工,在城市又没有受到正规城市人的基本福利,比如住房、医疗等。另一方面,5000万留守儿童还得留给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承担了照料孙辈的责任,负担比城市老人要重。现实制度安排无形中转嫁了负担。“城市繁荣是由70、80岁农村老人肩上扛着的”。

如何改变家庭赡养、自我赡养的格局?已经有了新农保,但试点进度太慢,10年时间可能造成新的不平等。当务之急,社会福利政策实行重大调整。两大方面的格局需要形成。一方面基本取得共识的是福利津贴制度,高龄津贴。1800万80岁以上老人除了得到新农保和其他照料,还能享受高龄津贴,金额参照低保标准。

另一方面抓紧开展照料型服务,保健、医疗、日常生活、应急等,大量兴办托老所和养老院。最保守统计,全国900多万老人失能,不能自理生活。加上2000多万老人生活半自理,行为不方便,一共是3000多万人需要照料。

如此看来,养老问题应当主要通过社会化服务解决。从根本上讲,养老应当靠国家,靠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子女起辅助作用。比如养老金,应当由国家负责提供。现在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开始得到解决了。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在更大范围内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在3-5年普及。

养老金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最需要去发展,那就是养老设施、养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问题。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也要依靠社会资本的力量。公益化和市场化并行应该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日本的专家就曾表示,无论是多发达、多富有的国家,都是靠公益性机构和私营收益性的企业共同来做这个养老产业的。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差异很大。对于富人来说,他可能希望硬件设施像酒店一样好,低端的养老院就无法满足他的需求,这个群体有能力也愿意用购买的方式享受高品质的养老生活,这就是客观市场的存在,而私立的养老院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获得正常收益,这就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子女辅助方面。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会大量存在“2个孩子赡养4个老人”的问题。再加上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家人异地分居等诸多问题,家庭养老恐怕越来越难以实现。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好的办法是支付一些费用把父母放到专业的、安全的养老机构去养老,比把父母丢在家里没人照料反倒是更加负责和“孝”的态度。所以,当年轻人不能亲力亲为照顾父母养老,而通过购买养老机构所提供的专业的养老护理和服务,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化途径,现实状况造成了养老的社会化趋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