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别山古城,计划投资总额50亿元,建成后将带来每年超200万人次的游客量。”对于中国贫困县之一的罗田县来说,这是该县历史上引进的最大一笔投资,也许是该县摆脱“贫困”枷锁的转折点。该项目目前已暂停,规划仍未出台;当地称开发商目前还未投入一分钱。(9月22日《长江商报》)
大别山古城,计划投资总额50亿,每年超200万人次的游客量……一组组数据实在是吸引人,贫困县动心了,并付诸了行动。谁知资金一分没见,项目已经搁浅。且不论投资公司的资质,当地政府可曾想过自身的资质?至少从新闻中,当地政府只是被项目的数据所蒙蔽,对项目的可行性并没有进行考察,属于乱规划。
实事求是,把有限的财力放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上,是地方政府引进项目应该坚守的原则。风景优美的大别山区,选择以旅游业为载体谋求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地方政府长达一年多的调研,也表明了其脱贫致富的决心。然而投资有风险,政府部门并不是专业投资机构,一年多的调研结果也不可能具有实际操作性。
地方政府在引进巨额投资计划前,应先委托专业机构,对投资方的实力、资金、投资主要目的进行调查,也应准备风险计划。此外,还应分辨投资方的真实目的,不能借着旅游开发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前期工作没做好,导致的现状就是,还建点的土地平整工程已完成90%,房屋拆迁已迫在眉睫,投资公司一分钱没给,却已将项目搁浅。很显然,罗田政府这次被处心积虑的投资公司当成了试验品,调戏了一把。
很多城市规划,都需要适度超前,这也是体现科学性的一个方面。但超前要适度,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城市的生命力,不是体现在投资浩大的造城运动中,而是体现在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中;不是体现在庞大的旅游收益数字上,而是体现在下雨不涝、下班不堵的科学规划中。在民生嗷嗷待哺、“大城市病”日益显现的形势下,城市建设更应理性务实,少一些空谈的“大手笔”,多一些问题意识和民生考量。
让民心工程不成闹心工程,地方除了要有决心,还得有科学的判断,正确的规划。贫困县脱贫致富,不能只富在外表,项目引进也不能只看光鲜的数据。城镇化不是让农民搬离家乡,也不是有规模无内涵的盲目扩张,而是应该注明文明的内涵,让农民充分享有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等城市文明成果。唯有此,才可避免产生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的发展隐患,避免城镇化过过程中出现的“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