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金文 通讯员刘建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平泉县广泛开展了“科学发展 把脉平泉”、“科学发展 支招平泉”等系列解放思想活动,冲破惯性思维束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级,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强了实力、活力、魅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
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实力。平泉县从单一、偏重、偏硬的产业基础出发,深入探索产业优化升级路径,通过行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以产品为重点的生产力要素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上,立足于食用菌、畜牧养殖、设施园艺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出了调结构扩规模、做品牌提档次、出精品上高端的“三步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6.3%。工业上,大力发展矿山冶金、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特色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68家,年创增加值21亿元。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将56家铁选企业整合为9大集团,有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矿山行业规模、规范发展。
循环经济蓬勃兴起,增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活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平泉县将产业聚集区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玉米、山杏、秸秆、工业废弃物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主的5条循环经济链条,实施了总投资27.9亿元的山庄集团玉米脱胚等36个循环经济项目和总投资3.57亿元的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五大减排工程”。该县被确定为河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县、生态工业示范县。
文化产业强势崛起,增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魅力。平泉县按照“文化提升产业、产业催生文化、文化与产业互促共兴”的发展思路,唱响了“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4张名片,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5.5亿元的35个文化产业项目,编制了《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和中华菌文化、辽河源契丹文化、山庄老酒文化、活性炭文化4个产业园区规划,被确定为我省文化产业示范县。3年来,该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用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辽文化主题公园——泽州园已向市民开放,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开馆在即,活性炭文化创意产品价格一路攀升。今年该县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县GDP比重可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