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通过非法手段买卖北京户口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多年来,警方对非法户口买卖的打击始终没有停歇,上个月,北京警方曾查获一个16人非法倒卖进京落户指标的团伙,其中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滥用职权罪被批捕。然而,此类交易仍然在夹缝中生存。是打击力度不够?还是管理漏洞太多?为何地下户口买卖屡禁不绝?
北京作为首都、全国特大城市,汇集了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有着众多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人才吸引力。而外来人口想要真正在北京扎根生活,需要获得北京市户口,因为大量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与之挂钩,户籍人口在买房、子女入学、社保、医疗等方面比非户籍人口能享受更多优待。与此同时,进京指标却受到严格控制。据媒体报道,外地进京人士如今已累计800余万,但进京指标多年来持续停留在每年大约18万个。庞大的需求与严格控制的供给,让北京户口指标成了稀缺资源,也催生了户口买卖的地下市场,黑市价格一路飙升到70多万元。
很多时候,一提及户口指标的买卖问题,就会有人呼吁改革户籍制度,实现人员自由迁徙。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这样的做法并不可行。一城一地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空间局限性,毫无限制的人员流入将突破城市人口容纳红线,放开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户籍管理,只会进一步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交通压力。
倒卖户口指标的根源在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能够给高端人才提供发挥所长的空间,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抱负和理想,甚至可以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很多其他城市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宁冒风险、斥巨资购买进京指标的主要原因。用法律手段严堵户口非法交易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治本之策是尽快平衡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协调区域间的发展。对于北京来说,这便是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疏解首都部分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未来,北京将只聚焦“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与此定位不符的其他城市功能将分步骤疏解到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其他地方,这对于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公共服务不足、治安维稳艰巨等突出问题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而下好了资源配置这步棋,北京人口膨胀、地下户口买卖等问题也自会迎刃而解。试想,能够在其他城市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谁还会削尖脑袋拼命往北京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