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远大科技集团计划在长沙大泽胡区域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最近,当地环保人士发现,由于受到了“天空城市”项目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长沙市大泽湖天然湿地生存状态日益恶化。(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据规划,“天空城市”建成后将高达838米,逾200层,超越目前的世界最高建筑——迪拜828米的“哈利法塔”。不过,不少民众最为担心的是:“天空城市”会否把湿地当成楼盘的后花园抑或盆栽风景?
专家称,长沙稳居全国“火炉”之首,主要原因是长沙天然湿地大量消失,而大泽湖位于长沙市望城滨水新区,是长沙最后一片天然湿地。这里距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约40公里,不仅是鸟类顺湘江迁徙通道长沙段上最后的“驿站”,且是不少冬候鸟越冬地和夏候鸟的繁殖地。2011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保社团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大泽湖周边共有鸟类15目45科135种,其中约43%须依赖湿地生活。
高楼要建,湿地也要保护。摩天大楼的前世今生是商人要考量的,但湿地生态的冷热酸甜却是民众要揪心的。规划可以宏大,但在保护湿地的公共职能面前,环评与监管却不能摊手耸肩。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手续正常,湿地破坏是沉没成本?如果手续不正常,行政审批如何一路绿灯?眼下来看,随着工程的推进,地基需要填平部分大泽湖湿地,“工地还挖了水渠到湖中心,土方早已越过湖中鸟群停留的地方”。不管有意或者无意,无可辩驳的是,因为工程施工,正在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
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既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地。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观之,湿地还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遗憾的是,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与2003年公布的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
自2001年起,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就已启动了立法进程,只是,正式条例迟迟未曾颁布。如今,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一旦形成对垒,“有法可依”的第一步难免就失之理据。可是,“天空城市”如何望得见湿地之殇呢?这个问题,既要讲给立法与制度听,更要说给政绩与发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