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从武汉地铁集团获悉,地铁4号线2期(武昌火车站--黄金口)主体结构全部完工,9月下旬将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为12月28日全线通车奠定基础。按照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的《武汉市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武汉未来6年将建10条地铁,总长度170公里,至2020年,武汉市轨道线网规模将达到385公里。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仅是武汉市向地下拓展空间的一个缩影。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长陈华元说:“随着城市土地日渐稀缺,武汉地下空间开发必须提速。即使按低标准计算,在现有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生态空间在50年后将达到饱和。地上地下立体化同步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天河机场T3航站楼地下换乘中心,2015年底将建成地上地下共五层的航站楼,其中地下三层将形成城铁、地铁、机场捷运线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武胜路地下公交枢纽正在施工,建成后将拥有独立的大型地下停车场、地下公交换乘中心和公交车停靠场站。“像马房山公交站、八一路公交站一样,更多的地下公交站将出现在武汉三镇。”武汉公交集团基建管理部副部长戈守云介绍。
武汉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武汉正在全面推进地下空间利用,像地一大道、首义欢乐城等项目已经获得成功,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地下城、绿地中心六层地下空间正在加紧建设。“未来10年,武汉将建设20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相当于2800个标准足球场。包括在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杨春湖、鲁巷和四新地区打造四座地下城,项目涉及餐饮、娱乐、商场、仓储、生产加工、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供热站等领域。”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创利税近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0个。”
“入地三分”开发新空间
地下商城,地下公交站,地下管廊,轨道交通……武汉市快速发展,地面压力增大,因此,“入地三分”,充分利用和开发城市的地下空间,将是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现状:人均面积仅为标准一半
地下空间,对武汉市民来说,并不陌生。
市场上的香蕉,95%以上是在龟山等地的地下人防工程内催熟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地下,有多个运动健身场馆;近年来,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
中建三局集团人防与地下空间设计院院长段峻峰介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城市地下空间需达到人均1平方米的紧急掩蔽需要,但武汉市人均地下空间仅为0.5平方米,远未达标。“武汉市地下空间建设起步较早,直至上世纪90年代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由于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后来逐渐被其他城市超越。”段峻峰说。
数据显示,遍布三镇的地下人防空间,每年为武汉创造2亿元产值,提供近5000个工作机会。遗憾的是,这些地下空间大多分布零散,条件简陋,用途单一。
隐忧:有名无分拦住投资者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减轻地面的人口、环境、空间压力,已成共识。
但是,由于国家尚未颁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门法规,导致地下空间“有名无分”,投资者权益无法保障,“有人问津,无人投资”屡见不鲜。
段峻峰介绍,目前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人民防空法》和《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但上述法律、规定并未明确界定地下空间的产权,令不少投资者举步不前。
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出台了地下空间管理办法,如何开发这座“地下金矿”备受关注。
前景:地下城已是发展趋势
武汉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如亚贸、群光、鲁广等大型商贸市场,均设有地下超市,每日人流不断,获得稳定收益。“能不能通过科学规划,利用地铁线路,把一些地下超市连起来,形成网状结构,共同发展呢?”段峻峰提出,通过对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地的考察研究发现,地下城越是规模化发展,越能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像法国巴黎,地下不仅有公交站、商场、超市、宾馆,还有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下城。”
武汉市规划部门透露,未来十年,武汉市将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总面积20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以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段峻峰认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已渐渐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城市,科学、有序、理性、有效地发展地下空间,更是一个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