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北京正式实施《北京民用建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北京市所有包括住宅项目在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均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按规定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等。同时,包括老旧小区在内的既有民用建筑也将逐步实施节能改造。
对于这项惠民措施,清华大学江亿院士表示,《办法》的实施会对减少北京市建筑能耗、普及绿色建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注重绿色建筑标准的细化和落实,尤其是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时,要注意区分亟须改造和无需改造的既有建筑,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施行绿色标准和节能
改造十分必要
《办法》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照标准和规定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等能耗计量设置,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设施;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部分新建民建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或住宅产业化要求进行建设。
江亿认为,自国家推行绿色建筑以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财政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多次明确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并对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的政策,目前江苏等省要求所有的新建建筑都要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从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看,北京此时对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包括对老旧小区实施节能改造恰逢其时,而且十分必要。
曾负责2012年北京朝阳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第二标段施工的项目经理龙兴国告诉记者,从2011年至2015年底,北京市将组织6000万平方米既有非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温控系统改造,组织1.5亿平方米节能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2013年,北京市重点启动了对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部分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但事实上,北京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老旧小区远不止这个数量。在他经手的进行节能改造的老旧小区中,有不少居民家里的冬季室内温度在改造前还不到13℃,在室内需要穿羽绒服。
改造资金
由政府和所有权人共同承担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实际推行的情况看,还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建设绿色建筑和节能改造的资金来源一直是困扰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办法》规定,北京市鼓励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围护结构和供热计量改造,改造资金由政府、所有权人共同承担。江亿认为,一直以来,融资难是限制新建建筑发展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瓶颈,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关键取决于开发商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的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开发商多建绿色建筑;另一方面,要想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政府还应该执行切实可行的奖励办法鼓励开发商,包括对绿色建材的使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龙兴国说。对于此次《办法》中提到的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资金由政府和所有权人共同承担的规定,江亿也是认同的。
江亿表示,将新建建筑建成绿色建筑,只是建筑材料的投入成本有所增加。例如,外墙加厚、使用节能门窗等,开发商多出的是节能材料的那部分资金。而如果是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不仅需要更换节能材料,还需要高额的施工费。相比于新建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本要高出不少。因此,除了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外,所有权人也要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出一部分资金的规定是合理的。
统一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在龙兴国看来,北京市对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以及给新建民用建筑每户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所处地域的差异,每个城市对绿色建筑的执行标准都会有所不同。例如,为了达到室内保湿效果,北方城市民用建筑的外墙厚度设计与南方城市肯定会有所不同,怎样建设新建绿色建筑应该有一个标准。
“无论是一星级,还是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都应该有相应的统一规范的节能标准。一个城市对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会因政府、开发商投入的资金不同,造成建筑的建设成本不同,最终导致使用的节能材料,甚至是节能标准的不同。而要达到节能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节能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地设计,但每个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城市都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节能标准。”龙兴国说。
另一方面,针对北京市即将实施的包括老旧小区在内的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江亿建议,为避免节能改造资金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政府应该对亟须改造的老旧小区进行必要的节能改造,而对那些才建不久的既有建筑暂缓一步实施节能改造,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节能改造资金。
龙兴国则认为,不必给每户居民家里都安装上供热计量表,政府可以考虑由主持节能改造的部门安装一个远程监控供热计量装置,这样即使不在每一户居民家安装计量表,也能准确知道其用热数量。作用全国一线城市之首的北京,对新建建筑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无论是对北京市民还是对推进北京市的节能减排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