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航网站近日以一副专家的面孔,公布了全国“堵城”的排名,上海名列第一,北京第三,广州第六。这个报告还创造了一组指数,作为城市排名的系数。报告据说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出结论的。报告还顺便说明,其拥有3亿多的用户数据。
真是一个漂亮的营销举措!一夜之间,新媒体都把这个“排行榜”置了顶。虽然,各个城市的市民都有自身的体验,从而对比“排行榜”与自身感觉的贴合度,议论纷纷。媒体议论纷纷,市民议论纷纷。这就对了,营销目的达到了,谁不在这几天里提这导航网站的名字?谁又会较真这个“排行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城市拥堵的话题,怎么说都不算是个“正能量”的焦点吧。然而,可悲的是,不约而同,就是这个不那么“正能量”的话题,被商家的营销策略所运用。而这些被标榜拥堵的城市,又恰恰是最为发达的地区,是政经实力最重要的城市。怪不得人家,拥堵是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问题经常被提起,恐怕会被在位的官员们所不喜吧。但是,老百姓不像官员,往往是越不舒心的话题越容易被挑起,百姓是没有忌讳也不会回避的。
话说回咱们的广州,在全国“堵城”中排行第六,有关部门应该“松口气”吧,虽然入了“十大”,但不是有高个子顶着吗?然而,我对用所谓“通勤”时间倍数来作为衡量堵城排名的指数,总觉有些忐忑。因为平日正常时间的通行时间值,就有些值得怀疑。广州城市并不大,至少比上海北京小,如果这个“正常通勤时间”的效率本来就低,不及其他城市,岂不是本身起点就低?没有同等的公里数、油耗量、时速等指标作为对比,我以为得出广州“堵车”在全国排行第六,还是有些悬。在体验上,大家都知道广州这个城市跑一圈的里程数并不大,但花的时间可不少。广州这次排名比深圳后一位,但有什么意义呢?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而已。
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报告特别公布了广州城的若干个峰值堵车的“黑点”,这应该是给城市决策者出的若干课题。不知道这个“大数据”的议案和有关部门的直接数据研究是不是重合?有关部门是不是对这些问题有了应对的答案?又或者,我们把这个民间数据研究当个屁给放了?这些对于“有关部门”来说,都是必须或早或迟回应的问题。
对民众关心的问题,民间研究数据越多越好,这些数据本身,就是对有关部门的敦促和评估,尽管其有时候会很碍眼。但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数据的传播与研究方法,肯定是越来越接近事实的本质的,哪怕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舆论的焦点,总是离不开问题的核心。大数据可以用来研究市场,当然也可以用于监督“有关部门”。相信平民百姓是欢迎手里面有个“大数据”作为工具,去给官员们出课题,并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的。不知官方是否欢迎老百姓爱上摆弄“大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