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目前的城镇化率是54%,3年之后的2017年,这个数字能否提升到60%?本月6日,斗门区公布了《关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的决定》(下称《决定》),雄心勃勃地表示要用3年时间将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对此,斗门官方人士表示“有难度,但难度不大”,不过有专家则认为,城市化的核心基础是产业,“没有产业一切都是空谈”。
城市化“大跃进”?
斗门区是个农业大区,全区34万户籍人口中有19万人是农村人口,全区674.8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42平方公里被划为水源保护区,区域内只能发展农业,连养殖业、餐饮业都备受限制,早在1983年划归珠海管辖之时,斗门区城镇化率只有不足10%,经过31年的发展,如今达到54%。
根据《决定》,斗门区到2016年要建成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17年,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60%。
“只有3年时间,要实现这个目标肯定要‘快步走’,但不能理解为‘大跃进’,城镇化也不是‘大跃进’就能实现的。”斗门区官方有关人士说,城镇化提升需要有足够的人口、产业、项目、资金作为支撑,还要有相当完善的配套,这些都不可能是短期能够实现的,更不可能光靠有干劲、喊口号、砸锅卖铁就能实现的,因此斗门将要走的路子既需要慢工出细活,又要小步快跑,实现目标虽然有难度,但“难度不大”。
40平方公里的“底气”
斗门区的底气来自于规划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斗门新镇”,这一区域涵盖了白藤湖片区和白蕉 (论坛)镇南部,根据市里的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西部中心城的核心区域之一,隔着湖心路口与金湾区16平方公里的新城相呼应。
“白藤湖片区算是时隔20多年后再一次大发展,根本性的、凤凰涅槃式的。”斗门区有关人士说,西部中心城的核心区就在湖心路口周边,白藤湖片区刚好处于这一区域内,被整体囊括在规划中,这一区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历史,但后来因国家银根紧缩而迅速萧条,此后一蹶不振,除了少量的别墅区因产权复杂等很难改造外,其他区域大多属原白藤湖农场,没有得到过有效开发,近年来沿着湖心路已经建起了十多个高档楼盘,楼盘后面的大片区域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城镇化率的提高也主要靠这里。
记者了解到,除了白藤湖片区的40平方公里外,囊括了乾务镇、斗门镇大部分区域的“富山新城”项目也是斗门区的底气来源,该项目去年动工,三到五年内预计滚动投入和带动的开发资金达到500亿元,面积达151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香洲区。
斗门区有关人士表示,富山新城的建设也将大幅提高城镇化率,三到五年时间也与《决定》中提到的3年基本吻合,所以不用担心提升不了那6%。
专家解读“城镇化并不只是盖房子”
“提高6%容易得很,只要把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就行了。”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强东笑言,城镇化率包含很多指标,其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就是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而真正的城镇化则是涵盖了方方面面的,最核心的莫过于产业,“没有产业一切都是空谈”。
王强东说,一般来说,城镇化都是跟着产业来走的,产业发展了,人口增加了,商店、医院、学校等配套也跟着发展了,城镇化就这样水到渠成了,比如美国的底特律、国内的鞍山、大庆等都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国内任何一座城市基本都有各自的支撑产业。
此外,王强东认为,城镇化并不只是盖房子,盖房子只是一个表象和形式,如果没人来住,或者住在里面的人都是搬上楼的农民或者失业人口,那么也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必然是产业,说白了就是有能让人来、让人工作赚钱的地方,人能生活好、过得好,城镇化的快速提升是不需要太过操心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专家的建议,斗门区有关人士表示,该区新青、富山两大工业园发展迅猛,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软件开发行业等都在近年来落户驻扎,加上北部地区的生态旅游业等,吸引的人会越来越多,斗门区对产业发展很有信心,不愁吸引不到人。此外,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也会带来大量人口到斗门买房居住,这些人群有消费能力,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斗门区也会在配套建设方面走在前面,城镇化率大幅提升相信不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