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3 20:10:47
来源:光明网 作者:司马童
南京市民惊讶地发现,该市著名的600年历史明城墙上跑起了黄包车。据了解,当日六辆大红色顶棚的电动仿古黄包车是南京市城墙管理部门的试运行,正式运营将在8月8日左右。“主要是为一些高龄和残疾游客观光服务。”不过,有市民认为此举不妥,恐对古城墙造成伤害。(7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几经修葺的南京明城墙上要运营电动仿古黄包车了。这与其说是“为高龄和残疾游客”推出的服务举措,倒更不如讲是充分利用独有资源,“见贤思齐”多搞一些创收门路。因为,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已将“先例”告诉了记者,“西安城墙是3人自行车、2人自行车,还有6人的和10人的电瓶车;大同是在城墙的下面,采用黄包车的形式环城游……”然而,“有先例”不等于“必可行”;倘若我是南京市民,也会直言不讳:“城墙上跑黄包车”的服务还是省省吧!
听起来,“为高龄和残疾游客观光服务”的声音很是悦耳,也很显尽职——似乎古城墙管理部门要是没想到这一招,才是大大的遗憾和失职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且不说连非古城墙管理专家的普通民众都明白,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建筑,越是不宜过多“打扰”,更别提是打着“服务幌子”的开发创收了。目前来看,“城墙上跑黄包车”当然属于南京首创,也很是具有“引客魅力”;可这样的“车来车往”,就算真的“对城墙砖面的损害非常小”,却根本不是对古城墙厚重历史风貌的一种“画龙点睛”,反而显得“不伦不类”和“画蛇添足”,甚至是一种“钻进钱眼”的伤害之举。
有关方面称,南京古城墙风景虽美,但23公里长的城墙路,对于一些高龄和残疾游客实属“路漫漫”,所以才想到要投入黄包车方便游客。这话貌似颇为在理,要说也经不起稍作推敲。一来,北京长城远比南京城墙的长度要长多了,也没听说其为了多少游客想把所有长城都走一遭,就推出“坐飞机看长城”的专门服务,这次南京开放的古城墙有23公里长不假,但游客们自会主动选择适合本人的浏览里程,凭什么就断定他们必然青睐一路到底的“坐车观墙”?二来,既称“服务高龄和残疾游客”,又何需急火火地宣传“拟定年卡100元”、“不同区间不同收费”的促销之语?由此可见,“城墙上跑黄包车”究竟为谁和为啥而“服务”,岂非已是不言自明了。
“城墙上跑黄包车”,倘若只是现代的人造景观,爱怎么跑、爱怎么收费服务,应该都不会招致公众的质疑与异议;然而,作为承载历史的文化古迹,动辄想以“服务”之名、行创收之实,就理应面对和接受外界的说三道四,乃至吹毛求疵。至少,这样的电动黄包车,将来真的在古城墙上正式开跑运营后,也不能任其自说自话地“拉大旗作虎皮”,明明想着创收渔利,还要假托“服务便民”。
“城墙上跑黄包车”到底该不该?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依我之见,南京市有关方面若真把民声民意放在第一位,在其正式运营之前,何妨通过第三方着力做番民意调查,看看这项“服务”是叫好的多,还是喊省的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