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再谈北京公交地铁调价
时间:2014-07-29 21:58:07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苏文洋 
    北京公交、地铁调价是大势所趋。现行价格难以为继,也是尽人皆知。此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谈了一点个人看法。我在文中建议北京公交、地铁调价要参照上海、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做法,不必向日本或欧美国家取经。一家人互相学习的好处,自然是容易有说服力。向外国人学习,问题多多,牵扯到意识形态、东方西方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

    我在前文中,谈到调价听证问题。听证这东西,似乎也是舶来品,很难说是中国原创。凡是舶来品,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走样”,没有搞清楚人家为什么搞,具体怎么搞;二是“走形式”,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这些年,各类调价听证会见识了不少,但几乎没有几个听证会是把证据摆在桌面上,大家围绕证据展开辩论。没有证据的听证会,如同葫芦僧断糊涂案,一头雾水,雾水一头。听证会其实和法院打官司一样,打官司是打证据,听证会也是一种打证据。你说必须涨价,把证据拿出来给公众看。具体的证据,当然是涨价方的账本。如何亏损,怎么亏损,公众一目了然,听明白了证据,就会对涨价认可。凡是不拿出证据,不公开账本就要涨价的听证会,不是耍流氓,就是作秀即“走形式”。

    有位朋友提出北京地铁调价,也可以与上海、香港、台湾有所不同,另搞一套。比如分为月票、单程票两种,假设月票200元一张,单程票3元一张,既照顾到常住人口的乘车需求,也给偶尔坐地铁的乘客提供便利。比较而言,比分段计价简单一些。我听着有点道理,这里转告有关部门参考。

    公众除了关注公交、地铁如何调价外,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关注,需要告知公交、地铁部门。调价后,如何改进服务质量,包括软件、硬件。现在的地铁,有些地方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不到位。票价提高,收入增加,服务质量也要跟上。过去乘客对公交、地铁服务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苛求,不追究,因为心里明白这是低票价种的因,必然结出低服务的果。涨价后,相信公众就要“另眼相看”,不再对差管理、低服务像从前那么“客气”了。无论怎么说,收费增加,服务质量没有相应提高,这是无法向公众交代的事情。

    昨天,看到上海澎湃新闻有一篇社论《论北京地铁涨价》。社论说,地铁涨价、分流是幌子,财政补贴无法持续才是真相。我看这个真相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已经由准备涨价的事实所证明,眼睛不瞎的人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社论提出三问:制定2元票价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涨价的时候,是否经过充分听取民意?财政投入方向如此剧烈变化,又何尝经过民意代表机关辩论审查?第一问涉及当时定价的背景,社论作者不了解情况,不知者不怪,有此一问可以理解。第二问其实多余,乘车人的民意永远是不涨价,一如开车人的民意永远是油价下调才好。第三问透出作者仿佛是“来自星星的你”,侬到当地人大白相白相,有多少事情是经过民意代表机关辩论审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