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29 21:58:07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苏文洋
北京公交、地铁调价是大势所趋。现行价格难以为继,也是尽人皆知。此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谈了一点个人看法。我在文中建议北京公交、地铁调价要参照上海、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做法,不必向日本或欧美国家取经。一家人互相学习的好处,自然是容易有说服力。向外国人学习,问题多多,牵扯到意识形态、东方西方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
我在前文中,谈到调价听证问题。听证这东西,似乎也是舶来品,很难说是中国原创。凡是舶来品,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走样”,没有搞清楚人家为什么搞,具体怎么搞;二是“走形式”,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这些年,各类调价听证会见识了不少,但几乎没有几个听证会是把证据摆在桌面上,大家围绕证据展开辩论。没有证据的听证会,如同葫芦僧断糊涂案,一头雾水,雾水一头。听证会其实和法院打官司一样,打官司是打证据,听证会也是一种打证据。你说必须涨价,把证据拿出来给公众看。具体的证据,当然是涨价方的账本。如何亏损,怎么亏损,公众一目了然,听明白了证据,就会对涨价认可。凡是不拿出证据,不公开账本就要涨价的听证会,不是耍流氓,就是作秀即“走形式”。
有位朋友提出北京地铁调价,也可以与上海、香港、台湾有所不同,另搞一套。比如分为月票、单程票两种,假设月票200元一张,单程票3元一张,既照顾到常住人口的乘车需求,也给偶尔坐地铁的乘客提供便利。比较而言,比分段计价简单一些。我听着有点道理,这里转告有关部门参考。
公众除了关注公交、地铁如何调价外,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关注,需要告知公交、地铁部门。调价后,如何改进服务质量,包括软件、硬件。现在的地铁,有些地方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不到位。票价提高,收入增加,服务质量也要跟上。过去乘客对公交、地铁服务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苛求,不追究,因为心里明白这是低票价种的因,必然结出低服务的果。涨价后,相信公众就要“另眼相看”,不再对差管理、低服务像从前那么“客气”了。无论怎么说,收费增加,服务质量没有相应提高,这是无法向公众交代的事情。
昨天,看到上海澎湃新闻有一篇社论《论北京地铁涨价》。社论说,地铁涨价、分流是幌子,财政补贴无法持续才是真相。我看这个真相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已经由准备涨价的事实所证明,眼睛不瞎的人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社论提出三问:制定2元票价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涨价的时候,是否经过充分听取民意?财政投入方向如此剧烈变化,又何尝经过民意代表机关辩论审查?第一问涉及当时定价的背景,社论作者不了解情况,不知者不怪,有此一问可以理解。第二问其实多余,乘车人的民意永远是不涨价,一如开车人的民意永远是油价下调才好。第三问透出作者仿佛是“来自星星的你”,侬到当地人大白相白相,有多少事情是经过民意代表机关辩论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