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李克强指出,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有的领域经济增长快、有的领域增长较慢,有的企业形势好转、有的行业依然困难重重等问题,而且还存着地区性差异,同样的政策措施,不一定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因此,我们的宏观调控方式必须在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的基础上,加强思路与方式的创新,善于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统筹施策、精准发力。
要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展市场经济,就要运用市场力量、激发市场活力,简政放权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简政放权,就是把部分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为企业松绑,充分发挥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作用。过去一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由此可见,简政放权的力度决定着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李克强总理指出,下一步要继续推进政府自我革命,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公平公正的环境,激励更多人去创业创造。
要努力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要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不仅可以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也能有效优化发展硬环境,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比如,在此前进行的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全面督查工作中,很多地方、企业都反映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间投资的渠道、环境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这也应是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
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促进小微企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必须统筹采取措施,提供强大的金融服务,落实金融政策支持,促进比较充分的竞争,保护公平竞争。比如,推进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养老、健康、文化创意和设计等产业发展,以此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福人民。通过提升我国制造业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保持中国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区间,要求我们的经济增长不仅有速率,更要有质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只要我们的发展有就业、增收入,有质量、提效益,节能环保,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要创新宏观调控,推动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关键在“创新”。创新驱动转变,转变推动发展。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后者更为重要。只有消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