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15 14:52:25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娄士强
近日,《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草案)》进入人大审议阶段,有望改变城市小食摊在法律法规上面临的尴尬局面。
在人们的印象中,城管与小贩似乎成了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时见诸报端,其中不乏伤人害命的悲剧。不顾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洁癖”式的管理思路,成了激化矛盾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东此次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给小食摊提供了合法的身份和出路,的确是一种进步。
从日常生活经验来看,制作销售食品的小摊贩,在城市中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管理者应当正视的现实。据统计,仅广东省就有食品摊贩近3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80万。这些常常与管理者“捉迷藏”的摊点,既是中低层劳动者赖以谋生的手段,也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城市的现实生活需要管理者给小摊贩留条出路,一味地“封堵”、“洁癖”式的管理,反而引发更多的矛盾。广东此次公布的条例草案之所以受到好评,就在于给小摊贩提供了合法存在的空间,体现了对现实的正视。
反观对小摊贩“一刀切”式的清理,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困境,原本需要刚性的执法活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往往变成了“看人下菜碟”的“人治”。既然做不到完全禁止,管理部门就对小摊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管理者“法外开恩”,不仅容易把小摊贩变成权力寻租的目标,还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旦遇到上级检查或是达标评比等特殊情况,城市管理的尺度就会收紧,小食摊就成了首先遭到清理的对象。这容易造成人们对管理目标的困惑——清理流动摊点到底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还是服从于领导喜好?
正是考虑到城市的现实需求和管理者的现实困难,通过立法活动给小摊贩的存在划定合理的边界至关重要。明确了哪些区域能摆摊、什么时间允许经营,以统一且详细的标准来规范摊贩和管理者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减少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同时也给食品安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监管提供便利条件。广东此次提交人大审议的条例草案,就提出了对食品摊贩划定经营区域、发放登记卡等措施,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活动规范以及相应的责任等。这也为其他地方开展同一领域的监管活动提供了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立法规范小摊贩只是个开始,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具体执行。按照条例草案的规定,对于经营区域和时段的划定,乡镇政府或街道办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标准的统一性、信息的公开性以及有效的公众参与缺一不可。否则的话,食品摊贩的合法化过程,可能会异常曲折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