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羊城晚报和手机腾讯网的一份调查中,百分之八十的网友回答是要工作,至于户口,没那么重要。参与调查的网友达两万多名,这一结果应该有相当强的代表性。
单从百分之八十这个数字看,“户口”这个高高在上的概念,在人们生活中的权威和影响,终于渐渐让位于“好工作”。这算是个进步吧。毕竟,迁徙自由、身份平等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而户口制度不仅牵制迁徙,在很多时候还是身份的象征。
不过,在这个进步的背后,又让人感到起码有两个无奈。
第一,虽然户口的威力稍稍让位于好工作的魅力,但深入一点想,其实这个选择很令人无奈。户口与工作,几乎是个中国特色的问题。放眼全世界,有几个国家的公民在生活中面临“工作与户口,你只能选一个”这样的尴尬局面?
不错,与十几二十年前相比,户口制度的束缚力已经大大减弱,人们毕竟还可以在工作和户口中做出选择,但一旦牵涉到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众“核心利益”问题,户口的影响就如影随形地冒了出来,挥之不去,无可奈何。
第二,在调查中,能够让人们觉得一线城市户口不那么重要的,是一份“好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呢?我没看到问卷,不太清楚。但一般人眼中的好工作,应该指的是稳定安全工资高,最好还有高福利。有了这样的工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大概可以用钱来解决——这也是“中国特色”。
问题在于,以目前社会资源分配来说,在一线城市之外,有多少这样好工作的机会呢?再做一个网络调查,答案可能是令人脸色铁青:多乎哉不多也。因为目前的体制,资源严重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那些二三线城市,能创造多少让人放弃一线城市户口的工作呢?所以,“如果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一线城市”,大概还只能是一个意向、一种想法、一种民意。
这让人想起前两年的一个报道。报道说,倍感大城市生活的高压,一些年轻人逃离“北上广”,到小城市或回乡,结果发现那些地方一来没有很好的工作,二来拼爹拼关系严重,结果刚刚逃离“北上广”,又被迫返回“北上广”。这种尴尬和无奈,原因和上面说的一样,社会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你往哪里跑?
如果有一天,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地域差别不大,教育资源相似,社会保障接近,像“要工作还是要户口”这样的问题,不仅非常好回答,而且回答得更加干脆利落,没有任何无奈——当然,如果是那样,户口制度可能早就被人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