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峰县抢抓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武陵山试验区建设、“616”对口帮扶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按照“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实施“双轮驱动”,在建设生态鹤峰、富裕鹤峰、文明鹤峰、幸福鹤峰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在鹤峰县燕子镇响溪村,18座富有浓郁土家族特色的楼房在夏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极目四望,满眼尽是绿的海洋,连片的烟叶在微风中起舞。
响溪村是燕子镇烤烟生产专业村。2012年以来,该村近20余农户提交建房申请。为了将村民的建房热情引导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该镇大胆探索,按照“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原则,采取建房还地、土地流转等措施,统一规划建设3条特色民居街。目前,由18户农户投资252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竣工,街道实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并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
刘德才是特色民居街首批入住的居民。为了腾出耕地,他和散居的17户居民统一搬迁到了现在的居民点。如今,特色民居街已成为建筑风格鲜明、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农村社区。“今年种了30亩烟,我要多挣点钱。住进了新房子,要过城市人的生活!”指着现已栽满烟叶的老屋场,刘德才信心满满。
在鹤峰,像响溪村这样以特色民居建设为主的中心村很多,其中以白果村“特色民居改造带动型”、升子村“龙头企业引领型”、北镇村“重点项目集聚型”以及大路坪村、细杉村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宜居村庄,不断改善着农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村庄的品位。
近年来,鹤峰紧紧围绕做大做精县城、辐射带动乡镇集镇发展、梯度壮大中心村的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以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鹤峰城区发展到5.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19%,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产业富民强县
“果园里运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养鸡,好处多得说不完……”太平镇龙潭村村民田国知,望着正在生长的黄金梨和林下的土鸡,眼中难掩笑意。他探索开发了果禽立体种养新模式,每年生产的梨、鸡都供不应求。
在下坪乡堰坪村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主任、理事长向恩成带领105户村民整理了300亩土地,移栽的第一批树苗如今长势良好。“预计到2016年,整个基地面积达到1500亩,每亩猕猴桃收益在1.2万元左右。”向恩成说,销售猕猴桃并不是唯一出路,该村还要建设加工厂,将鲜果加工成果汁、果干;发展林下养殖,实现种植和养殖生态循环利用。在朝阳村、芹草坪村、新寨村等村,村干部带领村民靠山吃山,发展立体林业,形成了产销一条龙,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林农收入。
目前,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鹤峰正着力打造茶叶、烟叶、蔬菜、林果、畜牧五大农业产业集群。2013年,全县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达到110万亩,农民人均特色产业面积5.6亩,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约6.9亿元。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9家,特色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2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68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9个产品获湖北省著名商标,51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茶叶、箬叶、薇菜等特色产品自营出口量居全省县市前列。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家,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矿产、新型建材、生物药化五大工业产业,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综合收入、房地产、商贸业持续增长。
产城融合幸福梦
7月2日,在太平工业园的青翠源茶业公司生产车间,李双和工友们正在包装珍眉茶。
青翠源茶业公司是鹤峰从湖南引进的企业,投产后,太平镇及邻近的下坪乡、容美镇茶农亩均收入翻了一番,还为周围农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仅我们组在这里上班的就有七八个。”李双说。同为入园企业,双鹤春酒业、巨星公司、华新水泥(鹤峰)公司中,鹤峰籍员工均占相当大的比例。
近年来,鹤峰将城镇作为拓展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空间,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茶叶、烟叶、特色蔬菜、林果、畜牧五大亿元产业集群日渐壮大,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五大支柱工业良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逐步形成城乡合理分工、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长友公司等一批发展前景好、实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工业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城乡居民“就业有场所、收入有保障、致富有门路”。向恩成等全民创业明星大作生态文章,引导村民更新生活理念。他们的事迹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各行各业竞相发展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大道上,鹤峰人民共同构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家园,一幅城乡共生、共荣、共享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