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我不怀疑今年7.5%增长目标的实现。只是,在日趋见强的微刺激中已开始隐约嗅到浓厚的‘救市’味道,这种稳增长过度化的倾向值得关注。”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直言:调结构促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性,“在此大背景下,我担忧的是,稳增长的资金从哪里来?”
赵晓指出,政府的初衷是吸引民间投资,顺带以混合所有制来带动国有企业改革。初衷很好,但这有多大的可行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认清中国的经济现状。中国经济的现状特征体现在微观层面,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投资收益率太低了。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2.6%,增量投资的投入-产出率高达6.8,大大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3-3.5)。“投资不挣钱,没有合理的回报,甚至现金流连利息支出都不能覆盖,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赵晓认为,造成投资收益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产业上不去,中低端产业又严重过剩;二是企业资金成本太高,整体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三是人力成本和房屋租金成本太高。一般来讲,经济不景气时,利率和人力成本都会下降,可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为什么呢?这归结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人为延后所导致的中国经济被动加杠杆。
2000年左右,中国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有10%左右,2005年上升到百分之十几,可到现在只剩3%左右。他指出,投资收益率一路下滑的原因,一方面归咎于简单规模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杠杆上升太快,不断攀高的财务费用吞噬了企业的利润,他借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说,“中国实业都在为银行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