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
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法学院合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反垄断法。著有《经济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免费是最贵的,这看似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要解释这个命题,先要把概念说清楚,什么叫“免费”,什么叫“最贵”,才可以自圆其说。衡量贵与便宜,用经济学的概念是用成本。什么是成本?成本就是放弃最大的代价。人要选择,选择A,你就不能做B。今天选择来听论坛,就不能去看电影、去玩。放弃的所有东西里面,最有价值的那一件就是你今天来这里的成本。
货币成本只是你放弃的东西里面的一部分。经济学家不只是看钱,还要看到其他看不到的部分。比如说线上购物,大家愿意在淘宝、天猫[微博],还是在实体店里面买东西?淘宝里面买东西,东西便宜一点,代价是什么?时间太长,要去淘。天猫,质量有保证。去天猫买东西真的贵吗?要看你省的时间,与你多付的价钱哪样更贵。
无主资产价值大降
成本是放弃的最大代价,这是知识的准备。下面讲一个道路拥堵的故事。100多年前,一位大经济学家叫庇古。他写了一本名著。假设A点到B点有两条路,一条是高速公路,宽敞,速度快;一条是很差的路,坎坷,速度慢。从A点到B点,你们要去的话,会选择高速公路,还是低速公路?自然选择高速公路。走高速公路的人就越来越多,路就开始拥堵了。到最后,走高速路跟低速路的速度一样慢了,等于没有了这条高速公路。庇古说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为什么?这么多人随便上去,最后高速路不高速,整个社会就等于没有高速路所带来的福利了。高速路,物理上还存在,但经济意义上却消失了。所以,市场失败,政府应该管制,通过税收的办法,减少高速路的拥堵。
到了90年前,一个更伟大的经济学家奈特,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也写了一篇文章,说庇古的分析不对。谁都可以上高速路的制度,恰恰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这条路有主人,有产权的保护。一旦这条路有一个主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这不是市场失败,而是没有市场的结果。如果这条路有主人,他就会对路收费,转卖路权,使得拥堵程度恰如其分,最后停在这条路能创造最高的利润这点上,这时这条路就达到它最高的社会价值。
上路的人要付费,是不是亏了?没有亏。为什么?他觉得值得付费,因为相比走低速路节省的时间,创造的价值比走高速路付的路费要高,他才会选择走高速。
把这个道理一般化,就是一旦一个东西免费,或者说没有主人,谁都可以进去拿,它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或沦为没有价值。经济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租值耗散”。中国政府最近两三年,宣布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非经济学者,包括大多数媒体是怎么解释这个政策的?让利于民的好政策。若有经济学思维的会怎么想?这等于中国政府宣布节假日让高速公路沦为不是高速公路,是低速公路,甚至成为停车场,是受苦、受折磨的地方。
广州市民也不陌生,亚运会期间,地铁免费,造成的结果是地铁不是地铁。这都是成本很高的社会实验。实际上,就那几元钱的地铁票,但维持了一个基本的秩序。穷人说,坐不起怎么办?如果免费了,这个时候,谁应该来坐车?让政府官员来评判,永远都没有答案。最后广州的做法是给补贴。
这就给出一个启示,若真的要帮助穷人,除了路免费、上学免费、房屋免费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把钱给他。给了钱以后,所有的免费都取消。穷人拿到钱,知道该用在哪里对他最好。这是值得思考的。
收费的两个功能
城市的拥堵问题,我的建议是收拥堵费。公共道路,如果要收费的话,穷人连上路的基本权利也没有了。这是最常见的反映。很多人放弃一个基本的事实,从A点到B点,要达到这个服务,你需要原材料,包括车、司机、汽油等。很多人认为这就够了,忘了最重要的,还有什么?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有路。他们认为路是不要钱的。但实际上,路是排他性的,为什么汽油要收钱,路就不应该收钱呢?现在是路不够,众人在争这个路的使用权。剩下来的问题是问,怎么分这个使用权,是认钱还是认人。计划经济和今天市场经济本质区别,大而言之,就是从一个认人的社会变成一个认钱的社会。
很多人说道路是公共品,这里要区分私用品跟公共品的概念。经济学对公共品和私用品有严格的区分。私用品是一个人用,别人不能用。一个苹果,你吃了,我不能吃,这是私用品。公共品是你用了,不影响别人的使用,最好的例子是音乐、故事的情节。灯塔、路灯、电视、语言、国防等也是。私用品和公共品可以由政府和私人提供。政府也可以提供鸡蛋,这是政府提供私用品。私人开一场演唱会,这是私人提供公共品。
道路其实是私用品,是一个人用,别人不能用,不然它就会拥堵。私用品政府提供的时候,仍然要收费,有什么作用?第一筛选需求,谁需要谁付钱。它的目的是防止这条路,防止这个资源变成不是资源,价值消失,变成浪费。第二个功能是核算成本,要计算这条桥是否合算,会不会成本太高。
道路是政府提供的私用品,应该收费,这跟大家原来的成见认为道路是公共品,要完全免费是不同的。实际上,私人也可以提供公共品,比如说电视转播,但他们是用别的方式收费,比如用广告来捆绑对冲。
关于道路收费,常听到的有十点反对意见:
第一,道路属于公共品,上面已经批驳了。
第二,收了费的钱用到哪里去?这是另外一个问题,钱用到哪里去不要紧,你可以去监督。但是用到哪里去,不是这条路应不应该收费的问题。哪怕收到的钱被拿去喝茅台了,这条路还是应该收费。如果不收费,连这条“路”也没有了。官员喝茅台是错,如果这条路不收费,“路”就没有了,这是错上加错,更加不对。
第三,有人说关键是官车太多了。道路收费不解决官车多少的问题。因为这条路怎么用的问题跟政府权力有多大是两个问题。
第四,有人说一旦收费,官员可以不计成本。对吗?其实官员也计成本。今天的酒店是收费的,酒店、餐厅、豪华宴,官员是消费的,但不见得官员是不计成本的。
第五,有人说关键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先把城市道路规划好。规划是无止境的,但收费是兜底的做法。
第六,有人说上路是刚需,一定要上。从来没有什么“刚需”,从广州地铁的例子可以看出,上路是需求,怎么区分和筛选?用价格。
第七,有人说收费不增加道路,只有这么多道路。对不对?不对,收费之后,你不愿付费上路,实际上道路就让出来了,增加了供给。
第八,马路收费,会增加其他出行方式的收费。这是对的,那其他出行方式也加价,出租车先涨价,人们就涌去地铁,地铁再涨价。人们再去选择公交车,公交车再涨价,人们就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最后形成一个良性的等级。
第九,纳税人已经付钱修路了,不应再付一次。这恰恰是道路拥堵时需要收费的原因。付钱修了路,如何让路不变成停车场?用者付费。
第十,道路已经收回成本了。这时仍旧需要有人收费,道理同上面一样,况且,维修道路仍需要投入,让使用者承担这种投入是对的。
上面详细讲了为什么免费是最贵的,因为免费使资源的价值变小或完全没有了,最后连路也没有了,再接下来更没有人愿意投资修路了,出行更困难,这才是更“贵”的。
质问“不患寡而患不均”
接下来讲福利。常听到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有没有人质问过这句话,真的如此吗?我不相信。今天参加讲座的人,你们住在广州,广州是大城市,大城市的不均就比其他城市严重,如果你真的那么“患不均”的话,不会出现在这个城市。在一个遥远的山沟里面,那里的富人、穷人的差别很小。你愿不愿说你“不患寡”而跑到那个山沟里去?
华尔街报道做过一个专题,回顾上个世纪,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最富裕的穷人在美国》。上个世纪结束的时候,美国最穷的人,要比过去整个世纪的人都活得好。许多人有电视,拥有自己的房子、汽车、微波炉、电话。最有意思的是这段数字:84%的美国穷人认为自己温饱没有问题,大多数穷人孩子承受的一个问题就是营养过剩。他们长大后,比1944年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平均高1英寸、重10磅。
现在我们的住房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今天有许多学者、知识分子抱怨,一辈子替房地产商打工,工资都被高房价压榨了。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其实,是我们多年的努力赢得了一个比以前好多了的住房条件。改革开放之前,房子贵不贵?贵多了,因为压根就没有,有钱也买不到。这么看才符合经济学上“成本”的概念。
所以免费才是贵的。当年福利分房很贵,为什么很贵?要工作很多年之后才可以分到房子,要论资排辈,要走后门,要跟别人共用厨房、洗手间。今天呢?今天虽然买房子难,负担重,但是买的是什么样的房子?跟几十年前的房子都不一样,基础设施好,还有配套的医院、学校等。
欧美为什么发展成今天?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说剥削,掠夺,抢人家的。殖民者抢了人家很多东西,所以今天变得这么富裕。很明显是不对的。非洲一些国家从来没有被人抢过的,埃塞俄比亚、海地,这些国家怎么样?非洲被人“抢”的最多的是南非,怎么样?香港怎么样?何况也没那么多可抢的。不是剥削,也不是简单的投资,投来投去,左口袋右口袋还是那么多。最重要的是创新,最基本的创新是制度创新,公司制度、企业股份制度,它解决了一个问题,许多陌生人可以把钱凑在一起,而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当年荷兰人发明出来的有限责任制,把钱凑起来,赚钱了,大家就分红利。如果破产了,就不用还钱了。这制度听上去有问题,但是它有一个好处,许多不认识的人可以来凑钱办公司,办企业。西方的股份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到今天为止,美国股份制企业贡献了3/4的G D P。
福利和效率来自市场经济
再回过头来看福利。这里介绍一本书,书名叫《白人的负担》,作者是威廉·伊斯特利,在世界银行[微博]工作16年,他回过头写了这本书,检讨世行的扶贫政策。世界银行是商业银行吗?它是一个福利机构,专门帮穷人的,致力于帮穷人,它的业绩怎么样?成功还是不成功?威廉·伊斯特利说:“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23万亿美元,却未能给每个儿童12美分让死于疟疾的全部人类减半,未能给产妇3美元让500万儿童免予夭折。”这是扶贫的问题,扶贫的效率非常低,做慈善的成本很高。
“然而,在2005年7月16日这一天,英美两个国家却能设法让900万册《哈里·波特》送到读者手中,书店即使出现缺货也能迅速补上,而整个过程无须政府的干预”。一边是救命的事情,结果做得很糟糕;另一边是纯粹的娱乐,却非常有效。怎么会这样?那就是效率,就是商业市场的结果。浅白的答案是,欧美有高效的物流系统。深一层,是因为欧美搞市场经济,是逐利和竞争,逐步促成了高效的物流系统。再深一层,是非洲尚未具备建立市场经济的条件。说到底,是非洲多国的历史传承、政府政策、公民意识、社会传统以及知识分子的歧见,深刻地妨碍了他们建立市场经济。
许多人热心公益,哪里有灾害,跑去捐水、捐物,但能去多久,待多久,去多远,能深入到毛细血管吗?你能去到的地方,带10瓶水,可能自己喝7瓶水。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当地的商业,谁服务穷人最多?商人和市场。
因此,免费才是最贵的,资源如何聚集起来创造和累积财富,才是重要的。我们身上享用的绝大多数福利,其实是来自于那些不关心我们的、来自于自私自利的人的努力、来自于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