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近日,这一问题引发了学者与官员的热烈讨论。
6月27日,在首届中国创新发展论坛上,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在主持“城镇化与政府定位”对话时,一上来就给官员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城镇化发展中,评价政府的行为经常用到3个词:到位、越位和缺位,怎么划清这3个位?”
艾丰认为在城镇化和政府行为这个问题上,理论和实践上有一个难点:城镇化不是纯经济问题,不能完全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手段来解决。因此政府在城镇化中应承担什么职责?起到什么作用,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提到城镇化时经常使用的“政府主导”一词,艾丰表示质疑。他说,“政府一主导就容易包办,大包大揽,也就容易越位、出问题。”为此,在最新发布的《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系列研究报告》里,他们把“政府主导”全部改成了“政府引导”。
这番话引起了在座学者与官员的共鸣。“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政府越位、缺位的问题?原因是政府对权力的边界没搞清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研究员认为,首先要明确的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虽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写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远远没做到这一点。由此才出现很多官员亲自上阵当运动员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可以通过市场化、通过企业家解决的。“市场能够解决的就该让市场解决。政府该做的是搞好规划、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弥补市场的缺陷以及维护公平等。”
湖北省十堰市副市长李发平在谈到他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会时说,“没有一流的规划就没有新型城镇化。千万不要以为按照政府主观意愿,让农民上了楼,转为城市户口,就是城镇化了。城镇化,必须要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必须解决产业支撑问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则提醒政府官员,搞规划要讲科学,不能干预太多。不管是越位还是缺位都可以概括为“错位”,就是该干的没干,不该干的干了。在当今要解决错位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好社会保障缺位的问题,要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孩子有书念,能看病。
天津市南开区副区长谷云彪说,解决缺位、越位的问题,关键是搞清楚这个“位”是什么,否则就不清楚自己是越位还是到位。“位”就是政府的职责。要明确政府和市场、企业、老百姓之间权力的界线。
他将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责概括为三方面。第一,政府要提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空间的规划、土地的使用等,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到位。第二,产业规划要跟上,现在有的地方城镇化就是让农民上楼,由此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问题就在于产业没有规划好。第三,加强社会管理。
魏后凯强调,推进城镇化应该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成本分担”,城镇化的成本更多地要依靠市场解决,应该建立多元化成本机制。农民必须要自愿,不能被城镇化、被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