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机逐渐从高空盘旋降落至德国西南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市时,跃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高低起伏错落的葡萄田。
这个沿着蜿蜒的奈卡河而建的城市,三面环山,仅从地貌来看,这里似乎并不适合发展工业。但在市中心广场上,抬头望去,却能看到对面火车站顶部高高旋转的巨大奔驰标志。这里正是全球汽车巨头奔驰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也是闻名的制造业重镇,奔驰汽车部分核心元件的生产及分流的物流中心就建在奈卡河延岸。
二战后,由于火车站损毁严重,奔驰公司便和本地政府达成协议,帮助重建火车站,条件是每个站台顶部都必须放置奔驰标志。而如今,这个13世纪便作为城防要塞的德国汽车工业老牌重镇,正在因为另一种城镇化而再次焕发生机。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来德国留学,并成为当地一位建筑设计师的李航看来,斯图加特引以为豪的两个旅游热点,一个是引起全民公投的火车站改造项目;另一个则是位于斯图加特大区,二战遗留下来的三市交界的老机场改造项目。而此前,李航见证了这个工业重镇,为了翻新而进行的艰难努力。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高级总经理BennoBunse说,作为交通枢纽的斯图加特的经历,正是整个德国南部城镇化改造的缩影。
三市交界的老机场改造
与机场改造相比,三市交界处的伯布林根机场改造项目,遇到的阻碍则小得多。从地理位置上说,该地区1/3的面积属于辛德芬根(Sindelfingen),而另外的2/3则落入伯布林根地区。但由于斯图加特是传统的交通枢纽,也可以看作它位于斯图加特大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里都是“三不管”的状况。
现在,当你站在原有的机场区域,已经完全看不出它的旧面貌。仅有的一个狭小候机厅,已经作为古董式的建筑给游客参观。一些原有的建筑,也成为各类顶级老车展示厅,摆放着各类重新漆过,款式别致的奔驰、宝马老爷车。
改造项目办公室位于一栋小楼的顶层,从窗户望出去,正好俯瞰整个地块。这块占地84公顷的前机场,中间区域已经设计为一个人工湖,一小块种植着芦苇的人工湿地,湖水里自然生长的鱼,水边的蝴蝶蜻蜓,已经可见完好的生态链条。降落的雨水则会通过各种设计的地下收集通道,汇入近邻人工湖北面的芦苇湿地,以调节大气湿度。远远望去,湖边偶尔会经过一些沿湖骑自行车锻炼的男男女女。
沿着湖南岸,鳞次栉比地建起了各种商业建筑,以及提供给工作在斯图加特市大区的白领们,虽然高于市区密度,却比市区便宜得多的政府公租房。而湖的北岸,则是商用的各类楼盘。按照规划者的意图,这种SOHO式的楼宇,将优先租给环保、航天高科技的创业企业。
负责改造项目的“老机场协会”执行总经理彼得·布兰纳(PeterBrenner)对本报记者介绍说,现在已进入第二期施工与市场运营阶段。
谁能想到,这里从一片沼泽开始,曾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流弹,又变为坦克基地,最终被改造成了这个样子。而更意味深长的是,政府在这个公共项目中的介入与退出方式。
资料显示,伯布林根机场区最初是一片沼泽区,经过平整后于1915年7月启用,当时作为飞行员和军事观察员的训练场所而使用。
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管控该地区,成了美军坦克基地,原来机场的行政厅成为修理厂的办公室,直到1992年坦克团撤离,留下了大量废弃的设备以及空投炸弹。之后,当地政府收回了这块土地。
因为看中了这块区域可能带来的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机遇,伯布林根和辛德芬根市决定于2001年夏天开始着手改造这块区域。2002年5月,他们成立了共同的“老机场协会”。
“老机场”协会为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机构。协会由市政府担保,从银行贷款。并从2002年开始算起,25年后结算盈利及负债情况,由政府分别承担。股东大会由两个城市分别派出的7名市政议员组成,市长则轮流做股东大会主席。“老机场”协会公开招聘了一个项目规划委员会,共有13名员工。
布兰纳和建筑主任托马斯·格兰塞克(ThomasGruseck)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说,自己只负责管理项目,并且团队的所有员工都经过了公开招聘与背景审查,保证资质符合,并与议员们没有任何亲属关系。项目开始于土地的环保清理。由于该地区曾经是二战时通往瑞士的交通枢纽,因此也成了战争中的盟军轰炸重点区域,在清理之前,还有多个炸弹没有引爆。二战后又作为卡车坦克维修工厂,因此需要仔细清理。布兰纳介绍说,老机场地块做了环保无害处理,具体说来,就是将该地区20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每一平方米深挖5米,将土壤全部挖出来,彻底分析成分,清洗干净后,再填埋回去。
在引爆炸弹,整好土地之后,经过3年的环境保护清理,清理出70枚空投炸弹,又做了各种无害清理,到2007年,这块84公顷的地,被批准可以用来建房。经过地方议会讨论,这个地区25年内不改变,住宅区的容积率设定为0.4。之后开始修建公共的人工湖、湿地、道路、大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再按照规划用途,将剩余地块逐块地卖给地产公司。
格兰塞克介绍说,州联邦政府在该项目中共投入了3500万欧元。而整体需要投入1.35亿欧元。主要包括污染治理、“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行政费用、银行利息等。根据计算,25年的行政费用约为2500万-3000万欧元。需要提前支付的银行利息则为4000万-4500万欧元。
以土地污染处理为例,费用大致为2500万欧元,由联邦补贴1000万欧元,剩下则为两市政府补贴。根据测算,在计算了土地出售获得的收入之后,25年后,该项目将小幅亏损,亏损金额大致与提前支付的银行利息持平。
“这样的公益项目,你不能仅仅计算金钱上的收益。”布兰纳说:“这是一个新的城区了。最终,这里的湖泊、湿地、道路设施,以及聚会的大广场,都将是政府的财产了。”李航描述说,在过去的五年里,斯图加特由于其经济发展,房价和租房价格平均上涨了10%以上。而这样的改造结果,让政府以市价向市场投放了更多的公租房,将平抑因需求增加带来的房价上涨。同时,新的城区经过招商,也将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带来更多就业。
给自行车让道
当中国人还在争先恐后地购买大排量汽车时,这个欧洲汽车工业重镇却已经将眼光投向了中国人曾经钟爱的自行车。
事实上,斯图加特市所在的巴登符腾堡州交通部也提出了一个“新移动文化”的详细计划,以支持居民使用自行车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工具出行。但这个计划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来自自行车王国中国人的想象。该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共交通改造、步行及自行车、汽车分享。
在市政规划上,政府着力于将城市市区面积有效利用。经过计算,若将市区中的一部分改为步行区,则市区内的道路车位便可以下降50%。财政也需要重新分配,交通部以往是将60%的资金投入公路,40%的资金投入铁路、步行区及自行车道。现在的目标,则刚好相反。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对“低碳环保”的极致追求。经过计算,2010年,巴登符腾堡州近1/3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于公共交通。欧盟白皮书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石油类汽车的使用减少一半;在2050年前,逐步退出化石燃料。
如何让一个满街奔驰的当地人接受自行车的理念呢?巴登符腾堡州交通部第三司司长JorgLuhmann描述说,他们有一整套的计划推进这个目标的实现。2013年投入了1000万欧元,2014年则预计投入1500万欧元,总计划上报6000万欧元左右,这些资金由自筹资金以及州政府资金组成。
首先,要像修建汽车道路网络那样规划自行车道,建立自行车休息站,车牌,允许带着自行车上轻轨。“我们常常发现,当我们长途出行,经过了火车-公交车再到自行车的最后几公里出现了交通障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解决从城郊到小村庄的最后几公里的交通问题。”JorgLuhmann说。
此外,措施还包括大力宣传,以改善自行车上班的形象,鼓励中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并对幼儿和警察进行自行车方面的技术培训。
其他一些条款也很有特色。比如,12岁以下的孩童,只能在人行道骑车,12岁以上才能去车道骑车。法医必须保证,一个幼儿要先学会走路,之后才能允许其骑自行车,因为科学研究发现,过早训练,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即便是汽车领域,政府也开始鼓励居民在高峰时段,分享使用汽车。而租用市区内使用,并随处可充电的小型新能源汽车,也即“Car2go”(自助租车)概念,受到政府欢迎与极大支持。政府在公用的停车场与停车楼,为这种概念提供便利。
为了鼓励孩子更多地低碳出行,政府还专门做了一个调查,结论是,自己走路或者坐公交车上学的孩子,体育和数学成绩要更好。
“当然,首先得改善学生上学的步行道路,提供交通安全保障。”JorgLuhmann说。有趣的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即便使用新能源,价格也应该是公众可接受的范围。因此,公交车不要求采用电动的方式,而是采取柴油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