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0孩超生家庭被劝返老家 自称超生全因不懂避孕
时间:2014-06-09 08:43:59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李显峰 

  端午节前第3天,58岁的刘向明带着妻儿离开苏州,回到500公里外的故乡邳州。这是他18年来第一次回家过节。

  18年间,除了漂泊和拾荒,刘家的生活主题就是造娃。夫妻俩育有10个孩子,这个“秘密”一直不为计生部门知晓。5月26日,5岁的老七在苏州的一个水坑溺亡,经当地媒体报道,超生之事才被曝光。

  刘向明回乡后,政府人员登门造册,积极商议办户口、办低保等问题。这个贫困家庭虽然得到一笔事故赔偿,但也可能面临数十万元的超生罚款。问及“会不会真罚”,分管计生工作的当地副镇长含蓄表示会“依法依规”办理,“该罚的肯定要罚,但你罚多少,他都交不起这个钱。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过得越来越好。”

  他们如此罕见地超生,纯粹因为完全不懂如何避孕。

  劝返回乡

  江苏邳州,邢楼镇刘屯村。5月30日晚8点多,一辆苏州牌照的白色13座依维柯在夜色中抵达,停在村民刘向成家门口。

  门房过道里佝腰站着82岁的徐道兰。老太太望见车门打开,7个孩子鱼贯而下,按事前吩咐恭敬地喊她“奶奶”。刘向明和妻子尹马美也下了车,怀里还抱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婴。9个孩子,都是刘向明的,老太太喜不自禁。

  没有鲜花,没有炮仗,也没有流泪,这样平淡的场面里,刘向明实则格外激动。自打18年前离乡,他还是第一次回来。

  刘屯是苏北的一个偏远村庄,村民以种小麦玉米或外出打工为生,生活水平不高。交通上,离刘屯最近的汽车站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只需20多分钟车程,去邳州市中心,要花一个多小时。

  这次回家,刘向明一家是从苏州出发的。从苏州到刘屯有500多公里,如果不是“专车”送达,这个家根本没法回。“我们没积蓄,没钱买票。就算去了火车站,这么多孩子,也没法照顾。”尹马美说。

  十多年来,刘向明一直漂泊在苏州郊区,最近的一个住址是陆庄泾。

  夫妻俩拾荒维生,一共生了10个孩子,四男六女。最大的是女儿,21岁,已出嫁,最小的也是女儿,双胞胎,刚出生两个多月。尽管孩子众多,邳州和苏州两地的计生部门一直不知此事,直到刘家老七溺水而死。

  5月26日,陆庄泾一个木板和塑料搭就的窝棚内,尹马美正在奶孩子,邻家老太带着孙子跑过来告诉她:“大娃娃掉水里了,头一上一下。”大娃娃是老七的外号。尹马美赶到现场时,已为时过晚。

  事发后,水坑被土填上,围上了铁丝网。附近居民介绍,这里原本是一片农田,几个月前栽下树苗,挖了个绿化用的水坑。“派出所的警察来量过,那个坑有3米多深。据说栽树的赔了不少钱。”

  不请自到的记者,撞破了刘家的“秘密”。5月28日,当地媒体曝光这起意外事件,超生夫妻生10个孩子的消息,也在网上不胫而走。新闻图片中,尹马美带着孩子,茫然立在窝棚外。当天,苏州有关部门的人员很快找到这处窝棚。紧接着,29日,邳州方面亦派人赶到苏州。

  18年没回家的难题“迎刃而解”。5月30日下午,京华时报记者抵达陆庄泾时,刘家11口人已在回邳州的路上。附近居民介绍,当天上午11点左右,他们被“撵”上一辆依维柯,车是苏州方面雇的。

  刘家住过的窝棚,正在被政府雇来的人拆除。房东说,窝棚是他自己搭的,因为刘向明孩子多,便把窝棚和3个房间打包出租,每月360元。“他走的时候还欠房租和水电费,一共708元。”他嘟囔道。

  不断造娃

  5月31日,在刘屯提起回家,尹马美说,苏州方面怕他们半道折返,一辆警车跟车,跟到半路才回。她对此很感激:搬家补偿了1.3万元,“人家担心我们孩子多再出意外。”

  回乡后,刘向明一家全挤在二弟刘向成家。刘向成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也没有像样的房间。

  正房用一排衣柜隔开,分为客厅和“卧室”。客厅里摆着一张床,“卧室”里摆着两张。院子里一张露天的床挂着蚊帐,那是老太太的。门房里也铺了两张,门房外一辆农用车上铺着席被,也是一张床。

  下午刚吃完午饭,刘向明和尹马美坐在客厅的小板凳上,给女儿喂奶粉。刘向明话少,问一句答一句,有时,他捏着烟想事儿一言不发。

  尹马美嗓门大,一说话就带着笑。她最心疼夭折的老七。“老七最乖。他爸喝酒,他会说,爸你别喝,喝酒伤身体。”她会像祥林嫂似的重复:“谁都不知道,那里会有个坑。”

  尹马美是贵州人,年幼时被人带到邳州。15岁时被刘家收养,后来嫁给了刘向明,1993年生下大女儿欢欢。

  欢欢3岁时,一家人还蜗居在一间草棚里。夫妻俩合计“干点生意”,也没跟家人言语,“谁都不知道,就奔微山湖去了,听说那地方好混。”尹马美说,出走就身上两件衣服,完全是因为穷,而不是躲计生。

  一路上,他们摆过烤山芋摊,捡过破烂,最后定居在铜山县九段村。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湿地里,他们搭起一处窝棚,刘向明有时捕鱼,有时则捡破烂。最穷的时候,他带欢欢出去乞讨。

  家里穷得空荡荡的。尹马美回忆,有一次,她炒完菜放在桌上,窝棚上掉下一条大蛇,砸在菜里,但她只是把蛇引走,没把菜倒掉。

  在这样的窘境下,老二至老五相继出生。其间,刘向明听刘屯来的人说,村里重新分了地,他的地都分没了,窝棚也倒了。“就这样,住了六七年,有一年夏天,我们走路到徐州火车站,买了三张火车票,就上苏州去了。到了苏州,还是捡破烂,又生了4个孩子。”

  除了欢欢,后面的9个孩子,都是刘向明在住处接生的。“每次她要生了,我就把瓷碗敲碎了,用白酒杀(消)毒,孩子生下之后,我就用它把脐带给割断。”

  干收废品这行的,很多人最后发了财,刘向明算资深从业者,但始终没能脱贫。尹马美说,他们俩都不认秤,没搞过上门回收,只会在户外捡些瓶子类的废品。两人也不怎么交际,问起谁是他们的朋友,两人都答不上来。全家唯一用手机的,是在纺纱厂打工的老二明明。

  不懂避孕

  挣扎在贫困线上,刘向明回不了家的理由很直接——没路费。“就算回去了,地也没了,家也没一个,能怎么办?”

  对于刘家超生的事,村支书刘相利表示村里完全不知情。

  刘向明并非没考虑过负担重。但两人在计生方面纯粹是门外汉,他们不懂得如何避孕,从未用过避孕药或避孕套。孩子一个接一个降生,两人顺其自然,直到2010年老八出世,才想到要“打住”。欢欢领着尹马美,在苏州找了个诊所,花400元上了节育环。

  医生曾问生过几个孩子,尹马美说,4个。“我没敢说8个。我连身份证都没有,填的是假名字。”

  但这个环后来失效,尹马美又怀孕了,肚子特别大。有人说,这个孩子恐怕不正常,尹马美便去医院查,一查不要紧,查出来是双胞胎。

  常有外人找上门,打听收养的事,尹马美一概回绝,有时,她索性把孩子关在屋里。“再苦再难,也不能给小孩。万一说我生孩子是为了卖呢。”她看过电视上的反面教材,一对四川青年生了双胞胎,收了点钱送给别人,结果被人告了。

  面对有没有考虑过打胎的问题,尹马美肩一耸:“那怎么行。打胎可疼了,打不得!”

  村支书刘相利说,这是文盲加法盲造成的,他调侃尹马美说,以后不能再生了,得把你俩都带去结扎。尹马美急得结巴起来,争辩说:那不能,要去把你一块儿结扎了。

  刘向明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10个孩子,欢欢在铜山读过幼儿园,老二明明和老三亮亮在苏州读到小学三年级即辍学。“太贵,上不起,一个学期1000多块。”他眯着眼,笑着对记者说,“孩子们念不上的话,还得麻烦你们。”

  落户启动

  6月1日,邳州下着小雨,邢楼镇派出所的一名户籍民警登门拜访,收集刘向明一家的户籍信息。第二天是端午节,邳州市民政局、公安局、计生办、妇幼保健所等部门在邢楼镇政府开会,会后,派人给刘家送去2000元现金、两袋面粉、4只书包和一些衣物。

  派出所所长沈银召表示,截至昨天,9个孩子中,老大欢欢原来有户口,其他8个孩子的出生证明已办理,“落户和计划生育不挂钩,出生证明办好后,很快就能落户。”邢楼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杨祥艳说,落户是第一步,当地会根据情况申请办低保,4个适龄孩子的上学问题也将解决,另外,还会对尹马美采取长效节育措施。

  此前有媒体报道,根据江苏省计生条例,二孩以上的,将缴纳5至8倍的社会抚养费,以年收入2万元粗略计算,刘向明夫妻或将面临约50万元的罚款。另据记者了解,挖坑的事主曾就小孩溺水赔偿一笔钱。对于赔了多少钱,刘向明语焉不详,他不想说,“罚的话,拿不出钱。”

  问及“会不会真罚”,杨祥艳含蓄表示,超生问题会“依法依规”办理,但目前未开出罚单,“该罚的肯定要罚。但你罚多少,他都交不起这个钱。如果符合相关政策,经研究决定,可减免或缓交。”他辩解说,超生问题,不是他们工作疏忽造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过得越来越好,在老家扎下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