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行地,嘉兴统筹城乡改革创造了哪些经验,又给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日前,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嘉兴)研讨会在南湖畔召开,在近百名国家相关部委、高校领导、专家参加的同时,一大批全国媒体记者也闻风而动。
只有制度的无痕,才有城乡的无沟。作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市,嘉兴率先剥离隐含在农民身份中的人格歧视,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壁垒,畅通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配置与流动;率先调整财政杠杆的力臂,增强均衡发展的内生动力……
2008年,一项名为“两分两换”的创造性改革开始在嘉兴部分乡镇试点。它的运作模式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全市提出要将17000多个自然村落集聚成376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城乡规划纳入“一张图”,村镇布局实现“一盘棋”。截至今年5月底,嘉兴全市已签约换房(或搬迁)农户15735户,完成农房拆迁11022户,在建(已建)安置公寓房、安置联排房、单体房分别为18667套、5187套和2099幢。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7.92万亩。据测算,通过农民集聚居住,平均每户可节地0.5亩以上,预计到2020年,嘉兴市将年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68万亩,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随着“两分两换”的纵深推进,嘉兴220万农村人口正在面临命运大变迁,他们手中的生产要素从分散、凝固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借助流动的市场力量优化配置,资产得到升值,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如今在嘉兴,公民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籍,传统体制下附加在户籍上的不合理社会功能也得到剥离。没有城里人和乡下人区分,只有“有地居民”和“无地居民”的身份印记;路网、公交网、供水网、电网、信息网等5张大网全部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已渗透到居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这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6公里,居长三角同等级城市之首,所有的城镇到高速公路都在15分钟车程内,所有行政村都有公交到达。如今在嘉兴,97.5%的农民和1800多名新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额从2003年的35元提高到目前的300元,农民年最高报销额可达8万元,人均筹资水平、年门诊结报率、住院结报率等均列浙江省第一,成为浙江省农民看病负担最低的城市……
当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取代原本小而散的耕作模式之后,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正在嘉禾大地蓬勃兴起。据介绍,目前嘉兴全市乡村休闲游基地总数已达100个,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当农村村落变身为城乡一体新社区时,村集体合作社“进化”成公司,广大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为职工或股东。目前,嘉兴农民收入来源已经由单一的种植业收入扩展为租金、股金、薪金、保障金等,非农收入占到了80%以上!
古人说,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当下,嘉兴仍以占全省12%的耕地,生产占全省20%的商品粮,是浙江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2009年,嘉兴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连续六年居浙江各地市之首,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5∶1,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中国百强县。今日之嘉兴,志在重塑“天下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