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到20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3亿农民进城。以人口30万规模的城市来计算,也就是说每隔两周,中国就将造一座城市。”昨日,新加坡国会议员、前教育部、卫生部、贸工部副部长曾士生出席了C21四川城市发展(2010)市(州)长峰会。主题演讲结束后,曾士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面临城市化挑战每两周“造一座城市”
“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讲,城市化就是一个最大的课题。”曾士生告诉记者,作为新加坡的华人,他对中国的情况相当的熟悉,按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算一笔账,3亿农民进城的城市化进度,就相当于每2周将“造一座城市”。这座新城市就是专门为农民工修建的。
如何让这些农民进城,又能安定地在新城里生活,中国的各级政府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像四川这样的西部城市。另外,城市建设也给生态环境、生产资料、能源供应、交通设施等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在建设之前就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合理利用自然城市要“三个和谐”
“过去,我们在建设城市中讲的是人定胜天,遇山开山,遇林砍树,遇树填平。”曾士生告诉记者,今天的城市建设就不能这样搞了,人不一定胜天。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与新加坡及中国一些城市的建设经验表明,城市建设要讲究“三个和谐”。即经济发展、环保发展与社区发展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曾士生还以自己在中国做的滨海新区“生态谷”项目与广州做的“知识城”项目为例子,阐述了三方面如何才能和谐。经济发展要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与创意密集型转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带动经济大发展;环保发展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尽量让人们少在城市里长距离移动,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等;社区发展则要以建设复合型生态小区为重点,让人们在这个小区域内就能就地上班、消费、休闲,步行300米就能走到公交站,邻里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0米,工作生活的最大移动距离尽量不要超过500米。
这样,可以通过步行、骑自行车等非机动方式生活,人们的亲近感就又回来了,社区自然也就和谐了。“这样的复合型生太小区,非常适合西部的小城镇建设。”曾士生说,希望西部的城市在大开发过程中,不要破坏自然,要合理的利用自然,建设出美丽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