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过去一年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创新的理念、非凡的智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这句哲理,也为中国城市化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在4 月19 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揭晓了2013 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室主任党国英等获此殊荣。国务院资深参事、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王秉忱先生、中华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会主席、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赖文鑫先生为获奖人物颁发奖杯。
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评选活动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年度公益性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根据人物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智力贡献、技术贡献、就业贡献、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十几个指标进行综合考核。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
王浩院士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探索并坚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我国面临的复杂水资源问题,在流域水循环基础理论与模拟技术、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理论与方法、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学科在流域水循环认知、模拟与调控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发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0 项,二等奖4 项,三等奖3 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1 次,其余奖励多次。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先进个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奉献水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水资源专家,王浩院士奔波于大江南北,坚持基层调研,在各个场合,他总是以大量的详实数据,客观地论述我国水资源形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于缺水问题,他痛心疾首,四处呼吁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2014 年博鳌亚洲论坛“生态·新型城镇化”分论坛上,王浩表示,从基本的自然禀赋条件看,中国水条件在世界各国是比较差的。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南水北调与海水淡化应该并行不悖。最近15 年,气候变化导致南北方水结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南方水多的地方,水更多了,从81% 上升到84%,北方从19% 降到16%,南水北调战略性的工程连接长江、黄河、海河、淮河,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海水淡化在整个东南沿海一带,包括距海边100——200公里的地方,从战略上都是可以做到的。
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从插队青年到学院领导,党国英胸怀报国理想,献身教育事业,关注农村制度变迁问题,潜心研究,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打造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阵地和培养莘莘学子继续深造的摇篮。如今,党国英出版有《驻足边缘》、《经济学理性》等著作十余种,合译、合著《数字·影像:中国改革开放30 年》、《变革的理性》等作品数十种,并完成大量研究报告,撰写和发表大量社会评论,引发各界共鸣。
如,中国农民的土地权利,天经地义是农民的财产权。任意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让农民按政府定价交出土地,是公权对私权严重侵犯。如果这个特权得不到灭失,国家还有什么希望?解决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办法,就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压缩“公权”领域,扩大“私权”领域,让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改善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面前,政府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乱拍乱摸。三是建立土地市场。
这一切都建立在党国英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指导不同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实践,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时代需要脊梁,社会需要榜样。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层面,党国英既是擎旗人,又是中华儿女的典范。
廖晓义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
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活动家
她是知名社会活动家,倡导并潜心致力于民间环保事业。自1990 年以来,拍摄了100 多部环境影视片,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章,带领北京地球村切实推进了中国绿色社区和生态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垃圾分类、适度空调、化学品安全等绿色生活行动及相关公共政策。曾获“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贡献奖”、克林顿基金会全球公民奖、“中华慈善奖”等众多奖项,并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
在廖晓义看来:“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不同于西方的城邦文明和商业文明。西方工业文明是消耗世界资源的文明,中国的环境无法承受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我认为城乡统筹也要多元化,国家提倡建设新农村,就要让农村仍然是农村,而不是变成城市。”继而,2008 年5·12 四川地震后,她率队深入极重灾区彭州通济镇大坪村,为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走上生态文明的轨道,提供了切实的经验;2010年回到祖籍四川巫溪县参与乐和家园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2012 年创意和推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新型公益慈善项目“乐和之家”;
2013 年开始在长沙县5 个村开展“乐和乡村”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激发县域创造活力,引导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在县域基层的现代化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正如廖晓义所言,我们实现的是中国梦,不是美国梦,不是物质梦,而是社会共治、经济共赢、环境共存、价值共识、生命共惜的中国梦!
曾真 综合开发研究院( 中国·深圳) 城市化研究所执行所长
中国的城市化走过了一半的进程,但质量粗放,问题不少。“新型城镇化”看似美妙,但如何因地制宜、模式上如何摒弃前三十年的“路径依赖”而真正成为“新型”,需要总结、探索,关键是“发展观”的真正转变,否则“新型”很难不是一句空话。基于以上理念,曾真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力求避免简单的“高大上”,力所能及的“影响”各级政府如何实现城镇化的“和谐”“参与”和“精明增长”、“有机增长”。
多年来,他代领团队集中研究城市化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城乡土地利用和规划等领域,先后参与了全国多个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咨询,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承担的多个研究课题中担任课题负责人,参与或主持了国内多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规划前期研究、空间发展策略研究和城市更新问题的研究。长期跟踪研究广东顺德,并与研究团队共同承担顺德区政府顾问。凭借着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视角,曾真在城市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让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成为一支过硬的专业研究团队。此外,他还与李津逵教授共同开展了北京大学《景观社会学》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在校研究生展开卓有成效的指导。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曾真必将在城市化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立安 Mary Ann O’Donnell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纯粹的美国文化背景,却能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典型的西方面孔,却有着城中村里普通人的笑脸;不折不扣的人类学学者,却被人亲昵地叫作“老马”……马立安在深圳一住就是20 年,她不买车、不买房,不养孩子,没有什么时尚消费,在城中村租用工作室,观察和展现城中村及深圳鲜有人关注的一面。在她看来,没有城中村就没有深圳。她开设的“深圳笔记”博客,用600 余篇文章记录这座城市的文化景观和历史变迁。她以人类学家的独特视角,关注着城中村的每一点变化,面积不超过深圳市的5%,却住着超过一半的城市人口,这里的普通市民,送气工人、啤酒小妹,甚至是小猫、小狗在她眼里都是维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英雄。她呼吁大家认识城中村存在的意义,城中村不是地产商眼中最有价值的土地资源储备,也不是人们认为的藏污纳垢之所,而是对城市各个方面有诸多贡献的存在。
通过后社会主义城市化的文化逻辑,变动中的城市的创造性文献、文学翻译,与胖鸟剧团的合作项目,以及最近在白石洲促进社区公共艺术的项目《握手302》,马立安希冀通过人类学研究,明晰中国历史最久以及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特区深圳变动不居的文化景观。
秦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作为从事城市建设投融资、住房与房地产政策与理论研究工作者,她主持的国家部委及地方有关科研项目40 多项,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在城乡建设研究领域富有丰富的经验并具广泛影响。
秦虹勤于研究,敢于建言,不随波,不逐流,有目标,有操守,被认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杰出学术代表。源于对城镇化和房地产行业的独特见解及敢说敢为的担当精神,她的直言不讳与鲜明观点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引起各界的极大关注。如,城镇化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城市化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更重要的意义,对房地产来讲在城市的推进过程中,城市内的土地,和不同城市的整个城市的区位价值在提高,这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意义重大。秦虹特别强调这样一个观点: 中国的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就是数量型和粗放型。新型城镇化就是为了解决粗放式发展的格局,追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就要向外来的、新增的城市移民提升、开放公共服务,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福利水平。
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秦虹在多个场合呼吁:“我们在关注城市发展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城市建得如何漂亮、壮观,更要注重城市发展的效率,注重城市整个系统如何更方便人居住,实现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这才是城市长远发展之道。”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庄惟敏主要研究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对建筑策划及设计方法论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首先提出建筑策划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在建筑实践和房地产开发中有成功的运用。秉承东方美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精神,水墨意境与雕塑语言相融合的建筑设计理念,凭借开阔的世界眼光和包容的时代胸襟,加之曼妙多彩、鬼斧神工的独特画笔,心灵激荡,淬炼升华,造就了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他带领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建设大批工程项目,为国家发展做出科贡献。北京菊儿胡同居住区、北京天桥剧场、中国美术馆改造装修工程、雷峰塔复原工程、中央美院迁建工程、世界大运会游泳跳水馆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之作均获得很高的社会评价。身为优秀的建筑专家,庄惟敏频繁参与设计活动,旨在推广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实践回馈社会理想。他高瞻远瞩,卓尔不群,在继承与创新中一路前行;他深入传统,拥抱未来,将东方古典智慧与西方现代精神演绎得完美动人,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中集文化内涵与实用主义于一身的杰出代表。
王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案例分析,王轶总能别出机杼、匠心独运;无论是立法活动还是社会兼职,他总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他立足三尺讲台,一心从事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建构和诠释现代司法秩序,将独特的内心体验化作具体的实施方案,让人们在一次次的学习与领悟中感受法制的力量。如今,王轶在教学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骄人的学术成就,先后出版了《物权变动论》、《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合同法新论·分则》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他曾是《物权法》起草人之一,参与了相关法律的起草和修订工作。身为法律学人,他潜心著述,心无旁骛,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壮志豪情和坚定信心,忠实地追随自己的内心。
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保持一体,而实现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在当前的中国,农民不再是一个身份而是职业选择的时候,就是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时候。要让农民成为职业的选择,从《物权法》的角度来讲,必须让集体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自由地进行处置。只有这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不至于演变成为一部分国民对另一部分国民做出牺牲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