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谁可以造新城设新区?
时间:2014-04-24 19:52:25  来源:新京报  作者:聂日明 
  城市化指的是人的城市化。人的流动追逐的是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而不是高楼大厦,现有筑巢引凤(先有楼,后有人)的思路却完全背离了这一现实。

  近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拟建55个新城新区,其中的一个城市就要建13个。同时“新城热”正从省会向地级市、县级市逐渐下移,90%的地级市正在规划新城新区,部分城市新城总面积已达建成区的7.8倍,县域及开发区内新城建设也在升温,“空城”“睡城”“死城”等现象频现……

  平地造新城是中国近几十年城市化中的典型现象。以深圳与上海浦东为例,都通过重新定位、规划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二者模式也成为全国各地城市争相效仿的榜样。

  随着人口的流入,城市必然面临建筑面积上的扩张,但通过拆旧城还是建新城,则有不同的路径。近几十年,地方政府在两者均有侧重。

  相对来看,市中心的旧城,虽然土地更值钱,但原有格局已成,改造的难度大。更麻烦的问题是拆迁的难度比征收农民土地更大,地方政府从中低征高卖获得的利润也不如征收农地多。而建新城不仅成本低、收益高,城市规划的自由度更大。

  设想总是美好的,但总要面对现实。建新城的难点在哪里?城市化指的是人的城市化,在统计上,城市化率也是以常住人口的非农比率作为指标。一个地方要城市化就必须要有人。虽然京沪等一线城市一直限制外地人口的流入,但现实是,中国没有那么多人。中国现在有14亿人,超过一半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以70%的城市化率计算,城市人口也不过10亿,未来可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不到3亿。而全国新城新区的规划人口已经超过30亿,这些新城新区到哪里去找这么多人填充?

  人至关重要,规划中的预期人口不能落实,城市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因为城市建设需要钱,而投资商则要看到发展前景。在市中心,生活与商业氛围已经成熟,只要可以成功拆迁,土地总是不愁卖出去的,建出来的住宅、商场总是不缺人气。只要拆迁成本与开发商相对靠谱,总可以融到钱。但新城却不行,没有人气,城市就没有发展,新城的未来是繁荣的浦东,还是空城鄂尔多斯?两者的投资回报是判若云泥。

  事实已经证明新城新区的不可靠。即使在浙江这样经济发达、房地产价格偏高的省份,其超过一半的县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都处于净流出状态。地产商恒大一直致力于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开发,但2013年不得不重返一二线城市拿地,而万科以一二线城市为点,向下延伸的发展战略也同样受阻,因为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缺乏足够的人口流入,供给已然过剩。这进一步恶化了这些新城新区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明白,人的流动追逐的是就业机会、发展前景,而不是高楼大厦,现有筑巢引凤(先有楼,后有人)的思路却完全背离了这一现实。城市的领导者们光看到开发浦东带来的城市面积扩张、人口流入,却没看到浦东的先天区位优势、后天招商引资带来的就业机会,建大楼而没有引进就业机会,这是出现鬼城、空城的根本原因。

  所有这一切,又与中央政府限制大城市扩张、推动中小城市发展不谋而合,大量的建设用地、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发行等指标被投放到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这是地方政府热衷设新区造新城的政策背景。要改变这一点,就要解除束缚在大中型城市的扩张枷锁,让人可以流向市场需要的地方。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人走向哪里,路就通向哪里;人在哪里工作,房子和写字楼、商场就盖在哪里”。就算要有平地起新城这回事,那是最具产业发展前景和劳动力最希望流入的城市才需要考虑的。其他城市只要经营好目前的城区,不让人口出现净流出,就是非常难得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