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第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主任毛如柏今天(4月1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致辞时如是说:“以户籍、土地二元分割为代表的制度设计缺陷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日益突显。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小城镇)快速聚集所带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治理结构滞后等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半城市化’难题。”
在本届峰会上,毛如柏说,第七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聚焦城镇化质量与速度,主题鲜明,吻合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城镇化已成为国家战略。
去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会议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大主要任务。其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毛如柏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化率的变化也很大,例如随着流动人口增加、农民工大量进城,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半城市化”现象。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但由于我国城乡分割、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等因素,我国存在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
毛如柏在就接受采访时说,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民工潮”形式进程打工,初步完成了劳动力的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亟需大量建设用地,从而造成了土地的城市化。由于城乡系统之间的不衔接、社会生活和行动层面的不融合以及在社会认同上的疏离化,不论是劳动力城市化,还是土地城市化,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由此带来许多问题,也面临诸多挑战。这种被学者称为“半城市化”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几乎享受不到城市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各种政治权利,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他们也被称为“灰色人口”。显然,这是一种残缺的状态,意味着经济权利的不完整、政治权利的不完整、文化权利的不完整,意味着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不平等、参与国家文明进程的不平等。
在峰会上,毛如柏呼吁:“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既是当前一项紧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希望参与《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工作的机构、专家学者和编写人员,要树立严谨的科研精神、采取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扎实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各地实际,开拓创新,为加快推进、提高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