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几个月来国内外有关中国将出台一些短期强刺激政策的各种猜测与传言,将因此气泡般破灭。
今年前三个月,在顶住迄今依然存在的下行压力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却不时有舆论片面地根据所谓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或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环比略有下降,就匆匆做出中国将降低准备金率、推出新版4万亿投资等短期强刺激政策的预测和传言。一些地方和企业竟也信以为真,于是不思通过谋改革、调结构求发展,而是静等这些不靠谱的预测和传言能够成真。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大量增加货币供应,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如果存款准备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以今年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5万亿元计算,将释放出5250亿元的货币,按照人民银行《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给出的2013年货币乘数为4.08计算,理论上市场将派生出21420亿元的流动性。而现实情况却是,今年以来我国货币大池中的水居高不下,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正因为如此,几个月来,央行仍在不断地采取正回购货币政策操作,以回收多余的短期流动性。这种情况下,再出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货币供应刺激政策,不具可能性。
有的商业银行可贷资金不宽裕,一些实体经济和地方贷款难、贷款贵,不能一味指责货币供应存在问题。当前我国货币供给方面不是货币池子中的水不多,而是池子中的水不够活,流动性不强,导致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最终影响到经济稳定增长。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依靠“降准”带来的显著增量,而是应该用改革思维和创新手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引导各种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众多中小微企业服务。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以解决“棚改”的资金短缺问题。这无疑是以改革创新手段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新范例,充分体现了依靠改革创新来满足资金需求的精神。
毋庸置疑,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和主动力之一。投资离不开资金支持,在传统惯性思维中,资金的主要来源无非两个,一是银行贷款,二是财政资金。或许因为如此,除降低准备金率外,推出新版4万亿投资也是有关短期强刺激政策的猜测和传言之一。
实际上,今年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新的刺激投资政策和措施,着力点并非扩大财政投资,而是“激活”民间投资。比如,让银行、电力等许多垄断领域的投资大门,向民间资本敞开。这也彰显刺激投资思路与举措的改革创新,表明不再走动辄万亿元投资的财政扩张政策老路。
当前和今后紧要的是,在政府投资进一步扩大遭遇“瓶颈”的情况下,需要下大力气真正把“激活”民间投资的各项新政落到实处,促进民间投资的大发展、大繁荣。
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讲话时还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当前,无论从国际经济政治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思路与成效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冲破合理区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就彻底丢掉对短期强刺激政策的幻想吧!踏踏实实抓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以此发展经济,“稳增长”,这才最靠谱,才是真正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