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报告显示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敢花钱
时间:2014-04-09 12:18:15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消费者信心指数

  2014年初,消费者信心稳步回升

  编者按

  你对未来的家庭收入如何看待?你对未来的物价水平、房价走势是升是降如何判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随后,欧洲也开始建立和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199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信心调查,目前这项调查每月进行一次。消费者信心指数可以记录中国经济转型的脉络和轨迹,预判宏观经济走势。

  从本期开始,《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每月发布上个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重要信息。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报道

  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一般通过消费者信心调查,根据消费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家庭收入、就业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预期的乐观程度以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进行计算;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调查还会了解消费者对物价水平、房价水平以及汽车、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和储蓄、投资意愿。

  在西方国家,消费者信心数据已经被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广泛地用作预测、监测宏观经济动态不可或缺的依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向市场转型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重要的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不仅可以记录中国经济转型的脉络和轨迹,预判宏观经济走势,也可以在追踪和预判消费数量增长、结构变化等方面获得可靠、实际的数据。

  收入信心稳步回升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加权平均取得,其中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就业形势、当前家庭收入情况和购买时机的判断,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就业形势和家庭收入情况的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取值均在“0~200”之间。“100”为“乐观”和“悲观”的临界值。当信心指数大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乐观,越接近200乐观程度越高;小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悲观,越接近0悲观程度越深。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下称“景气中心”)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2014年2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3.1,比上月高2.0点。其中,满意指数为97.4,预期指数为107.0,均比上月高2.0点。

  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状况的预期。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2014年1、2月份来看,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回升。

  潘建成表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方面是农民工的收入稳步上升,另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困难就是用工成本上升,“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既要看到目前企业的困难,也要看到这种困难的背后是农民收益的增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利益再分配。”潘建成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农民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持续上涨,这表示他们钱挣的越多花的越多;相反,近年来城镇居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潘建成解释称,城镇居民的支出绝对水平要比农民高,但是从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的变化来看,农民将挣来的钱的更多部分用来消费,而城里人则将挣来的钱的更少部分用来消费,“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对推进消费作用很大,稳步、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对促进消费增长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对城镇居民来说,目前迫切需要完善其社会保障,比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让人们有了钱愿意花、敢花。”潘建成说。

  另外一个重要调查结果是不同收入群体(高、中、低)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不相同。具体来说越高收入的人,预期自己未来收入乐观的比重越高,越低收入的人,预期自己未来收入乐观的比重越低。

  潘建成表示,这个现象实际上对消费不利。具体来说,收入多的人消费能力其实是“弱”的,原因是收入高的人用于消费的比重少,比如亿万富翁的收入增长1000万,他不大会去买彩电或者增加食物消费,更可能是去增加投资,比如房地产、艺术品等等。他的消费水平没有增长多少,但是农民工、低收入群体,一个月增加500元,可能很高兴就拿出去消费了,所以需要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因为减小收入差距对于促进消费起着很大的作用。

  通胀预期继续回落

  调查结果显示,53.7%的消费者认为未来6个月价格总水平会“上涨”,比上月减少7.8个百分点;35.9%认为“保持不变”,比上月增加6.4个百分点;10.4%认为会“下降”,比上月增加1.4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城市和农村消费者预期未来6个月物价“上涨”分别为57.0%和45.6%,分别比上月减少8.3和6.8个百分点。

  潘建成表示,消费者通胀预期的回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2013年我国粮食连续10年丰收,为粮食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食品价格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消费品价格的上游价格,即工业生产者的出厂价格最近持续下跌,不会对消费品价格形成推动力。

  关于未来6个月家庭余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选择比重最高的是购买商品和服务,为46.1%,比上月减少3.0个百分点;其次是储蓄,为43.2%,比上月增加1.4个百分点;选择投资股票/基金/黄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比重为14.7%,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选择投资房地产的比重为9.5%,比上月减少1.3个百分点;另有21.0%的消费者表示没有余钱,比上月减少1.2个百分点。

  房价上涨预期回落

  房价问题一直牵动人心。从调查结果来看,城乡消费者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均大幅减弱。不同收入家庭(高、中、低)的房价上涨预期也都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东、中、西部)的房价上涨预期也呈现下降趋势。

  潘建成认为,消费者的房价上涨预期减弱与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出现变化有关。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供应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住房拥有率已明显提升,房地产供求形势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受需求强劲、供应增长相对滞后的影响,房价依然维持上涨态势,但涨势也有所趋缓;而其他城市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供应增加很快,需求增长减缓,房价涨势明显趋缓,甚至部分地区已出现下跌趋势。这种房价不分地区一边倒地不断上涨的形势已然被打破,再加上人们对未来房产税可能影响房地产需求的预期,导致消费者整体上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8.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8.4%。商品房销售额7090亿元,下降3.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0%,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7.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7.9%。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3月24日发布了《2月份一线城市楼市报告》。报告指出,2月份,一线城市一二手住宅、商办物业等都出现了低迷状态。这样的态势和春节假期效应下供求双方入市情绪较低有关。当然,相比商业和办公用房,商品住宅的供应率先抬头。

  国外消费者信心指数近期表现

  美国

  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总值均创2013年11月以来最低。

  德国

  GfK公司民调显示,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最近数月以来大幅回升,目前趋于平稳。

  英国

  GfK公司民调显示,英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5,为2007年8月以来最高。

  芬兰

  芬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芬兰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5,上月为8.3,去年同期为10.2。

  韩国

  韩国央行数据显示,韩国3月份综合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在108。其中,关于当前国内经济情况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3个基点至88。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