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从那时算起,山西大寨——这个中国乡村已进入“知天命”之年。如今,这个曾吸引世界眼光的农村在经历起伏跌宕后回复平静。
4月6日,作为一个4A级旅游景区,大寨村还游人寥寥。进入昔阳县城,路旁树有约3米见方的大字,上书“为昔阳骄傲,为大寨自豪,为人民祝福”。县城主干道上,依次排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对大寨的评语。前行不远,即拐入一条通向大寨的乡村公路。在大寨村口,一面巨幅红旗上,毛泽东手书“农业学大寨”直逼人眼。
在大寨,游客随处可见诸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类的时代标语,也有“新年新气象描绘新蓝图,好人好风尚传递正能量”等与时俱进的新对联。
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从此,这个偏居山西一隅的中国乡村走上历史舞台,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亿万农民的命运。据官方资料统计,上世纪60中叶至70年代后期,大寨共接待中国各地参观者约1000万,五大洲134个国家2万余名外宾也慕名而来。
在大寨村中央一处院落,第一任村支书贾进才的遗孀宋立英和四儿媳经营一家旅游商品店,以签名售书为业。谈及大寨往事,今年已85岁的宋立英说,大寨过去是个穷山村,从1953年到1961年左右,牲畜、土地归集体所有后,陈永贵才带领村民把“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成梯田。1964年以后,大寨成为中国农村典范,迎来五湖四海的客人。上世纪70年代,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铁姑娘队长”郭凤莲接替陈永贵,成为大寨掌门人。
宋立英说,鼎盛时期,一天有数万人涌进大寨。期间,宋立英接待过荷兰公主,多次见到中国总理周恩来。直至今日,许多村民家中仍保存着老照片、毛泽东塑像等物品。
1978年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不久,中国农村土地从“人民公社”过渡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这一举措被解读为释放了亿万农民生产活力,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但于大寨而言,则是“失去的十年”。
宋立英回忆,1982年冬天,昔阳县派遣工作组进入大寨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初,习惯于集体组织、安排农业生产的大寨人并不适应,各种资源渐渐远离。此后,在资源、区位等方面均无优势的大寨逐渐消沉,郭凤莲也离开大寨。
在大寨消沉的同时,郭凤莲也渐渐远离聚光灯。而在此之前,郭凤莲身兼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昔阳县委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人不能和历史赌气”,对于自己的时代经历,郭凤莲如此总结。
1991年冬,在山西高层的关注下,郭凤莲重返大寨。她带着村民代表到河北、江苏、上海“取经”,大寨开始放下身段、融入市场经济。此后,大寨渐次开办羊毛衫厂、水泥厂等,建设虎头山森林公园,开发旅游。郭凤莲在担任大寨村总支部书记的同时,有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的新职务。
2014年4月,在大寨村虎头山脚下,大寨新村住宅楼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曾是“铁姑娘队”队员的贾小妮说,等二期工程完工后,大寨村民都将搬入楼房。现在,大寨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200元人民币的养老金,村民就近在大寨企业就业,学生在村内就能完成小学、初中学业。
如今,游客登上大寨虎头山会发现,曾给大寨带来荣耀的梯田多数已“退耕还林”,种植松柏、桃杏等景观树种。郭凤莲说,大寨只剩下少部分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大寨依托集体产业统一耕种土地,种植收入归村民所有。此外,村民通过集资入股、发展旅游,每年都能取得分红。
对于大寨的现状,多数村民表示认可。一位经营旅游纪念品的郭姓店主说,作为一个农民,子女能就近就业,家庭能借助旅游开发经营旅店,心里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