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4月2日电(记者夏冠男 王自宸)近日,关于“海南发现滥种转基因作物”的微博引发舆论强烈关注。3月30日,海南省农业厅在其官网上发布通告说,去年12月底即发现13家单位种植的15个样品呈转基因阳性,其中玉米12个,棉花3个。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承认发现涉嫌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引发网民热议,到底是谁在非法种植?管理是否出现了漏洞?其他作物的安全如何保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谁种的?“不便说”
哪些科研单位或者企业在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
针对这一问题,海南省农业厅新闻发言人赵咏望回应称,不便透露。
赵咏望解释说,不能回答的原因有二:一是目前相关单位疑似作物还在进一步检测中,尚不能确定是否为转基因作物。他说,执法查处后,首先要将样品送至农业部设在海口的检验中心,检测结果出来后如果发现存在转基因阳性成分,则要通报违法违规单位,若该单位有异议,则启动复议复检程序,期间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刚结束执法就公布处罚结果。
二是根据有关规定,农业部门开展农业转基因作物执法检查工作情况不一定非要对外公开,考虑到媒体对此次执法事件较为关注,海南省农业厅才对此进行通报,但具体涉及哪些企业,需由农业部统一进行发布。
啥影响?“不清楚”
据了解,海南南繁育制种基地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的农业科技试验区,每年出岛大量棉花、水稻等种子,仅南繁杂交水稻种子出岛种植面积就超过2000万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不少育种单位也开始在南繁基地区域内从事转基因试验。那么,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对周边种苗产生生物污染?是否有转基因种子流向市场呢?
对此,赵咏望回应称,目前还不清楚。他表示,此次查处的样品均属于小范围转基因科研试验用材料,尚未发现非法种植的作物。
他解释说,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生物转基因试验、生产活动,相关单位必须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并进行转基因安全评价鉴定方可实行,并且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此次发现的违规的单位,均属于未进行申报,是否达到相应的转基因安全评价标准就不得而知。
据知情人士介绍,从事转基因试验,如果隔离措施不严格执行,将造成严重后果。按照一般要求,从事转基因试验的单位必须设置隔离区,隔离区四周应有不低于3米的围墙,区内排水等基础设施必须完全独立,和外界切断联系,防止基因漂移、扩散。“如果不加强管理,南繁育种基地有可能变成一个‘生物大染缸’,直接影响到我国种业科研与生产安全,甚至粮食安全。”
对于转基因种子是否大规模流向市场,赵咏望表示,此次查处的样品均属于小范围转基因科研试验用材料,相关样品已经妥善销毁,并没有发现大田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也没接到发现流向市场的举报,流向市场的可能性不大。
怎么管?“很复杂”
由于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每年有700多家育制种单位前往海南从事水稻、棉花、玉米、蔬菜等粮农作物的育种、加代等相关科研工作。那么转基因作物试验管理是如何开展的,被查处单位又是怎样违规开展转基因试验的呢?
对此,海南省农业厅新闻发言人赵咏望表示,事情很复杂。例如,由于南繁单位备案要在南繁办,转基因作物种植则需向农业部备案,两者信息不能互通有无,因此一些单位的转基因试验情况海南省农业部门无法完全掌握,加之种植分散,管理难度很大。
据介绍,从事南繁单位工作协调的是农业部和海南省政府共同设立的国家南繁办,属于非常设机构,由海南省农业厅下属的海南省南繁管理办公室对外行使国家南繁办的职能,所以南繁办的功能更偏向于服务协调。这就导致了分散在各处的南繁单位来去自由,给南繁办的管理造成困难。
一位海南省农业部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家和海南省并没有为转基因试验设置专门的区域,一些单位就在南繁育种区域内进行转基因试验。每年南繁育种时间为当年秋冬季节至第二年春夏交替时节,在此期间内,进出海南的南繁种质材料有几万份,这些材料都须经过申报检疫。确实存在一些物流单位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引进未经检疫的种子种苗,不经隔离试种就直接调入南繁基地种植的情况,而转基因材料混杂其中漏检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