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有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才能稳定运行。要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让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直是政府对金融行业的根本要求,但当下金融市场确实存在问题,出现了一些“资金空转”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就曾表示,当前金融市场存在多方面的结构失衡,不仅影响着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而且还给实体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由于金融资源严重错配,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金融热、实体冷”所导致的“资金空转”蕴含巨大金融风险。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金融生态,需要重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推进大中型金融机构和草根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传统金融和新型金融业态共生互补,实现金融领域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从而在改革中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
在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微企业的问题更为突出,与其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匹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龙永图认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目前已经由几百个大的企业支撑起了庞大的骨架,更需要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血肉”。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骨架”构成以后,应该怎样培育中国经济的“血和肉”,所以现在改革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因为它们可以带动就业,可以解决发展的问题,可以解决经济中“血和肉”的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国家在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很多具体动作。从金融“国十条”到《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到“国六条”,国务院数次发文的措施大部分都落在了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方面;从央行加大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增加对“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到温州、泉州等地金改纷纷将对小微企业的差别化监管作为突破口,各部委与地方的落实政策也是动作频频;此外,多家银行在首页显著位置也都放置了小微企业服务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认真贯彻上述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我国金融行业将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