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划清“四个界限”之后,广大理论工作者围绕“四个界限”的若干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学者们指出,旗帜鲜明地划清重大理论的是非界限,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四个界限”,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既要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又要弄清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
学者们指出,划清“四个界限”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与其他三个界限之间是“一总三分”的关系。把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放在首位,是因为它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事关立党立国的精神支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是非问题,首先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问题。
学者们说,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划清“四个界限”的精神,可以得到一个方法论的启示,即开展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弄清楚必须如何,又要弄清楚决不能如何,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看到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只有两边都看到了,才能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不仅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包括后来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从总体上讲,那些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证明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被他们的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的科学理论体系,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它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其次,要弄清楚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学者们认为,反马克思主义有多种表现,从当前的社会思想实际看,以下几种表现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公开地、直接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明目张胆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攻击。二是鄙视、冷落、远离、嘲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成“过时”的东西,当成“左”的、激进思想的代表。三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马克思主义。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有些人为了争得合法地位,为了迷惑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反马克思主义。前一段时间一度流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就是一个典型。四是将马克思主义“泛化”,甚至把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拉入马克思主义的行列,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五是用属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东西来“改造”、“替换”、“纠正”、“补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可以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学说或者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嫁接、融合、互补的东西。比如,有人提出要建立“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有人提出要建立“儒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们指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怀疑否定、试图改旗易帜是错误的,僵化保守、搞本本主义也是错误的。
二、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所有制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
学者们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在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革命运动的每个时期,我们都关注所有制问题。恩格斯到了晚年还坚持强调,新社会与旧社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在什么所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我们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构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制定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事实证明,在我国既不搞私有化,也不搞单一公有制,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之一。
学者们指出,在当前的社会舆论中,确实存在一些否定所有制的基础地位、否定公有制的观点;存在一些怀疑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观点。有人提出所有制是无关紧要的,不要为所有制而所有制。有人说,公有制或国有经济不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不是社会主义的标准,社会主义不要再以“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为本质特点。有人攻击公有制、鼓吹私有制,说全世界经济搞得好的国家没有一个是搞公有制的。有人认为,美国的社会主义因素比我们多。还有人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是改革,发展公有制经济就是保守。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是单一公有制,等等。对这些观点一定要在理论上加以澄清。
学者们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的界限划不清楚,就会偏离改革的正确方向,或把私有化当作改革的出路,或把单一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
有学者还提出,在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需要划清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的界限。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是为了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因而在我国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其实,这些观点和主张混淆了不同社会制度下国有经济的界限,是用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来衡量和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有经济,这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有害的。
三、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事关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学者们指出,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阶段各不相同,任何国家的民主模式都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且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体现在民主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不同,民主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符合中国国情,也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作出的历史选择。西方的民主制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其三权分立制度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中产生过历史进步意义,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现实基础,但其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远非完美,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所有社会制度。还要看到,就是在西方社会,也不是所有国家都采用三权分立制度。
学者们指出,实际上,西方民主特别是美式民主在全球的传播和实践并不成功。在不少输入西方民主的国家,所谓的民主实践非但没有成功解决原有的矛盾和问题,反而使新老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给输入国人民带来混乱甚至灾难。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代价最为惨重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都起源于西方民主的诞生地欧洲和发扬地北美。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的全球高危的20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都是“民主国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严重质疑。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过失误和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拓,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展示了符合中国国情、合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根本区别于现行西方民主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光明前景。
一些学者指出,在民主问题上,还要注意划清一党领导同一党专政的界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党而不是一党专政,更不是独裁专制,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政党制度的重要贡献。有人攻击中国的民主制度,其核心指向就是所谓共产党一党专政、独裁专制,实质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一党领导等同于一党专政的观点在社会上有一定市场,需要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四、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学者们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显现其特殊的重要作用,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竞争和较量也越来越突出。学者们说,我国历史上有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在我国影响深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将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自觉划清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学者们指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关系。在文化发展中,我们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能把多样化社会思潮都划归到腐朽思想文化的阵营中去,又要确立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二是破与立的关系。清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并讲清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现实危害。要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官本位、裙带关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观念,同时,要加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建设力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占据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主阵地。三是继承与摒弃的关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中既有落后、腐朽的内容,也有体现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我们应当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借鉴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