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2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于26日从贵州省扶贫办获悉,经过各县激烈竞争,专家现场评审,贵州2014年十个扶贫攻坚示范县于日前正式产生,每县将获逾8000万元人民币财政扶贫资金支持,重点发展2——3个主导产业。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贫困一直是绕不开的痛。在中国划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里,贵州就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区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贵州88个县级单位中有70个进入区域规划。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月亮山深处,散落四周的苗寨属于当地最为贫困的地区。以榕江县计划乡最偏远贫困的寨子——摆拉村为例,从乡到村只通一条盘山泥土路,沿途可见村民赖以生存的“腰带田”,每层梯田只有一尺多宽,堪堪能容下成人的一只脚。
榕江县扶贫生态移民办主任李勇伟自嘲地告诉记者:“在月亮山地区就地扶贫,无论投入多少资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0岁的摆拉村村民朱乔回忆说:“村里唯一的收入便是或是靠‘腰带田’种粮食、或是砍树种香菇,有本事的人都会选择外出打工,不想留在山里。”
“走出来”是大山深处贫困民众的共同心愿,更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生态脆弱区的贫困问题的关键。早在2012年贵州省便提出,计划用9年时间将200余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移民总人数将超过三峡工程,安置地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大部分摆拉村村民搬进了榕江县城的移民安置点丰乐小区。小区安置了来自深山区的390多户、2000多移民。记者在小区看到,移民住房是五六层的住宅楼,广场、绿地、道路、路灯等设施齐全。朱乔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都是城里人了,回到山里反而不习惯了。”
同时,从2012年以来,贵州省分年度分批次选择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攻坚整县推进示范县,形成各具特色的扶贫攻坚示范区,预计到2016年,实现带动20个县进入省定经济强县,实现30个县“减贫摘帽”,贵州全省贫困人口减少为500万人以内的目标。
此前结束的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数据显示,仅2013年,贵州便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实现6个县、172个乡镇“减贫摘帽”。
单纯的搬迁并不足以让走出大山的贫困民众致富,贵州定位“精准扶贫”,将目光聚焦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等方面。为此,贵州省于日前明确雷山县、普定县等10个县作为2014年扶贫攻坚示范县;同时对评审结果与安龙县并列第10名的岑巩县,参照示范县对该县给予资金和项目扶持。贵州计划,每个县本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重点发展2-3个主导产业、“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对象素质提升等。
同时,贵州省将深化扶贫开发机制改革确定为十个领域改革事项之一。政府将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出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细则。贵州省长陈敏尔在贵州省两会上表示,贵州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