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突然之间,雾霾成为很多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雾霾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难以下一个结论。每一个在雾霾中生活的中国人,除了“吐槽”、戴口罩之外,需要做一些什么,也需要讨论才能达成共识。
上周五,我在今日快评中提出:不能坐视飞机非正常污染物排放。这只是我们对雾霾形成原因的某一方面的认识及其应对建议。
事实上,我们需要对雾霾形成的原因加以全面而深刻的探讨。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找出所有形成雾霾的原因。目前,人们对雾霾形成的原因,大多还只是停留在汽车、飞机的尾气排放、工业燃烧排放以及建筑工地灰尘、露天烧烤等表面现象。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也需要做进一步调研。
治理雾霾,主要是治理灰霾,也就是那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粉尘颗粒物,所谓PM2.5之类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众所周知,雾是一种自然现象,雾本身对人体的危害也并不严重。近日,读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郭廷以口述自传。他讲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重庆:“当时学校照常上课,只是希望秋天快点来,秋冬有雾,能见度低,飞机有撞山危险,至少早晚和夜里不敢来,学校在早上上课,到了十点就停课,晚上六七点再上课。”那个时代,重庆人民是盼望有雾的,抵抗敌机基本靠雾,如同目前治霾基本靠风,一刮大风,天气就晴朗了,雾霾一扫而光。
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是雾霾重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应当是几十年工业超高速发展的结果之一。北京虽然这10多年将大部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了,但这些企业大部分都迁往北京周边地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好,不仅仅是北京的污染企业全部停工停产了,河北等周边地区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治理雾霾,京津冀晋等地必须采取一致行动,仅靠一地之力是难以奏效的。
当严重雾霾天气出现后,国家环保部门派出督察组分赴各地,能起到多大作用需要事后评估。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会像中纪委巡视组或地震救灾援助那么“立竿见影”。治理雾霾,需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必须达成“治未病”的共识。平时不多在治污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雾霾天气来了,派出多少人冲上去,能顶多大作用?“预防为主”,这才是惟一正确的治理思路。一些地方,平时放纵街头露天烧烤、工地扬尘等,有了严重雾霾才急忙派管理人员去查处,简直是“马后炮”。
治理雾霾将是一场持久性的攻坚战。有的地方提出10年大见成效,有的地方提出15年彻底根治。我们看到英美等国一些城市花费了近50年时间才恢复空气质量正常的报告,有必要提醒政府部门官员,不要把问题估计得太简单了。这个不是拍脑门、拍胸脯的事情,也不是“人定胜天”的事情。现在,从探寻原因到提出对策,从立法到执法,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扎扎实实地推进。20年积累的问题,30年能解决就不错了,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