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空气污染红色预警为啥发不出来
时间:2014-02-20 11:15:03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作者:姜洪 

    北京前几天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很多市民质疑为何未启动最高级别的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据新华社报道,北京环保部门近日回应:当时北京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测未来持续3天交替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的橙色预警,或“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的红色预警级别。

  尽管官方有说法,但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很多北京市民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认为应该提高预警级别,甚至启动应急预案。官方数据的和公众感受为啥差别这么大?有专家指出,由于不同区域污染物浓度、个人体质等多方面的差异,人体的直观感受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污染的具体级别。更有环保人士指出,对于PM2.5的监测和预测,与天气预报比起来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看到这里,人们可能要悲观了,天气预报都常喊“狼来了”,空气污染预测还不如它!

  空气污染预测水平提高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因事关百姓健康,能不能多些人文关怀?

  我们来看看,这次污染离红色预警有多远。北京市环保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14日夜间,烟花爆竹燃放导致PM2.5峰值浓度超过500微克每立方米,由于大气静稳、扩散条件较差,PM2.5浓度下降缓慢,持续影响到15日。根据市环保监测中心15日判断,16日中午前后全市自北向南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应该说,这次污染离红色预警仅仅一步之遥。在千万市民的健康面前,如此教条的决策何其冷酷?再者,从“自北向南逐步改善”的说法起码可以推出北京南部可能达到红色预警的条件。对于北京这样大的城市来说,如此“一刀切”预警科学性几何?还有,既然是预测,为什么元宵节前不确定预警级别,而是以第二天的监测数据决定?元宵节是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加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连续两三天的重度污染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翻开《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对于污染级别的预测规定很笼统,预警级别是由环保部门单独决定,还是需要气象、卫生、交通、园林绿化等多个部门会商?是分区域预警还是全市范围预警?从这次的应对来看,答案很难令人满意。还有,爆竹燃放时限已过,很多人“以身试法”却没有受到处罚,依照这样的执法力度,空气污染应急预案即使启动,执行效果也堪忧。类似问题不独北京存在,一些城市的应急预案成为摆设也屡见报端。

  公共管理需要良法善治,完善法规和制度是基础,根据实际科学地执行是保证。否则,再多的规定都只是“僵尸”。完善空气污染应对机制,起码有两方面的工作可以更细致些: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空气污染预测的准确度;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遭遇污染天气时应加强主动性,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制定更细化、更具执行性的应对措施。一句话,在空气污染方面,预测得严重些,应对得积极些,理所应当,因为这关系到千万人的健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