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择校热”能否真降温?——19城市回应教育部就近入学工作方案意见
时间:2014-02-20 09:44: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  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将工作聚焦19个大城市,要求2014年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

    在如此明确的时间表和要求之下,“择校热”真的能降温吗?这19个城市准备好了吗?

    19个城市基本都有相关政策

    ——4个直辖市

    北京市教委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2014年将进一步推进考试招生入学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推广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入学;

    上海市教委已于2013年底下发《2014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上海将坚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重庆市已从2013年起,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选拔性考试,任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择校乱收费;

    天津市将推进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取消各类初中招生选拔性考试等,具体改革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年内推进实施。

    ——5个计划单列市

    鉴于深圳市“小升初”政策仍是“一考就灵”,有关今年“小升初”的方案仍在调研中,广东也正在征求全省性政策的意见;

    宁波2012年起就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控制择校率在5%以内,鼓励各地实行“零择校”政策,目前海曙、江东、江北等区已严格执行“零择校”;

    厦门小学升初中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已坚持了16年,电脑派位工作程序一条条严格审查,派位一旦完成,马上对社会公布;

    大连市早在1986年就取消了全市统一组织的小学升初中考试,城区小学毕业生按学校划片采取“对口直升”的办法就近升入初中,实行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

    青岛为在2014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将继续完善合理划分学区、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形式招生。

    ——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

    沈阳市从2006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全部按学区招生,一律不得招收“择校生”。

    哈尔滨目前已实行公办初中实行对口招生,将延续已有政策,并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工作纳入评价区、县(市)教育局工作的重要内容。

    杭州2012年就宣布实行“零择校”,从当年开始,所有公办初中、小学的招生信息全部“上网”,招生结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有多余学额,一律通过“摇号”方式确定招生名单。

    南京在省内率先采取公开报名、电脑摇号的招生方法,把全市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下。目前正在调研更为具体的落实举措,以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武汉市实行就近入学政策至今已10多年,接下来将按照教育部要求,在今年3月底之前细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广州市各区基本完成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0%的目标。今年年初,广州发布《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小学招生都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

    济南市将继续实行“整体对口入学”的免试招生办法。严禁任何学校以综合测评、能力考查等形式进行入学前考试。

    成都2011年就正式出台并实施《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工作方案目前正在调研中,将于近期出台。

    西安市近年来在严格执行公办学校面试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实施了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制订更为完善的方案。

    长春市已经实现了每一所初中学校都有明确的招生范围,基本实现了小升初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实现了每名小学应届毕业生都有一个相对就近的公办初中学位。长春市将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形成并巩固一系列工作制度。

    如果不平衡依然严重存在,就近入学推行必将受阻

    其实,就近入学政策在上述19个城市均早已有之,只不过,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择校,选的是好学校和好老师。多位受访家长表示,如果校际间的严重不均衡依然存在,那么,就近入学的推行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屡禁不止的择校,“拼爹”“拼学”、当代版的“孟母三迁”,无不直指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政策执行相对较好的杭州,西湖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陈为民认为,杭州推行公办初中小学“零择校”,背后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现实支撑,但也要看到,只有家长们的择校意愿下降了,“择校热”才能真正降温。

    记者从多家房产中介机构了解到,杭州关闭公办“择校”通道后,学区房升温。个别“名校”的学区房,每平米均价超过4万元,“房源很紧张,出来一套就抢一套”。

    杭州多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认为,与“特权择校”相比,通过购买学区房择校是一种进步,因为其用市场化手段,避免了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但也容易变成一种金钱比拼游戏,变成另一种不公平。

    采访中,不少家长支持取消“小升初”选拔考试,让学生就近入学。但也有不少家长指出,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前提下,让孩子“就近入学”未免太冒险,反倒不如通过选拔考试,让孩子凭实力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她和身边的部分家长都希望不要取消“小升初”考试。“我对小孩的能力还是比较自信的,相信她能通过考试进入梦想的学校。如果取消这个考试,等于把我们的希望掐灭了。”

    治理择校乱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硬件软件的公平,“零择校”才是理智的,而不是强制的。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都市的城乡均衡教育始于2003年。十年来,成都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对城乡中小学实施了一系列建设改造,同时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悬殊差异得到根本性扭转,办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通过一系列举措,成都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的校际差异、城乡差异明显缩小。由成都市政府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成都市小学教学质量的校际差异系数仅为0.04,初中减小到0.33。2011年成都市主城区部分小学学校择校生占新生比例下降17%,包括公立名校在内的部分初中学校下降41%;2012年,这一数据在原有基础上保持稳定。

    天津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为着力点,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使每所学校都达到现代化学校的标准。同时采取联合学区发展模式、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及骨干教师的流动输出等措施,使各学校之间的软件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治理择校乱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治本”之举包括:一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义务教育法定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扶持发展一批民办学校,满足群众多样性教育选择;四是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让各个初中学生有公平选择机会。

    山东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次教育部正式发出通知,应该是要为小升初的学生以及家长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政策保障。这项政策保障,在这19个城市最终将如何落实,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