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招工难用工难两难并存 结构性矛盾正成为主要矛盾
时间:2014-02-19 09:33:4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天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日公布的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课题报告《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是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全国不断加剧并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表现。

  从总量上看,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居多,就业的总量压力并未减轻,但其表现形式也会更多地融于就业结构性矛盾之中。

  青年失业率高于整体失业率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产生的不匹配。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将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

    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从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间,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已从0.71∶1逐年上升,2004—2009年年均为0.95∶1,2010—2012年连续三年年均为1.04∶1。这表明市场供求总量是基本相当的。

  但进一步的观察表明,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却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过2∶1的水平。

  其二,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近3年更进一步加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16—24岁青年失业率近三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全口径的失业率,并且从2011年1月以来呈逐月升高趋势,到2013年10月已达到9%以上,比2011年1月高3个多百分点。

  其三,2001—2012年的12年间,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持续上升,至2012年达到41.2%,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持续下降,至2012年达到57.1%,下降了15.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在十几年就业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二产对就业需求比重的加大和三产对就业需求比重的缩小,都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背道而驰之势,由此酿成结构性矛盾的加剧。

  新生劳动力半数为大学生

  就业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哪些因素导致的?报告认为,首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升级换代。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有机构成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其次,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一些中西部省份在省内务工人员的比例不断攀升,而到省外务工则下降。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力短缺现象日趋严重。

  另外,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同时,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下降。聘用高校毕业生企业的比例,2013年一季度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二十几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当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占了整个劳动力市场新生劳动力的47%,而市场实际能提供的适合岗位却显得不足。

  报告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如此尖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的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占新生劳动力近一半的大学生根本无法与市场六成以上的中低端需求相对接。

  此外,人口结构变化也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50%左右的水平,并成为一种常态;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将进一步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无限供给进入尾声。

    结构调整需向服务业倾斜

  结构性矛盾突出,既会影响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也会影响就业质量的提高。

  如何有效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报告指出,应借鉴吸收国际好经验,逐步形成有效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框架和相应的措施办法。
  教育培训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源头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包括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在职员工的技能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水平,造就一支新的高素质的产业大军。还要重视以培养实用技术技能为主线的教育体系,一方面能够快速回应产业企业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调整。

  报告同时对如何充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建议,明确就业政策要与“调轻”就业结构相结合。

  一方面要在推动与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下功夫,包括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扶持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要在推动与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包括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实行鼓励支持创新研发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在推动发展中,要切实落实相关的便利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要主动跟进,在小额贷款、就业资金扶持、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条件,引导劳动者进入这些领域就业创业。

  统一、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加强信息匹配度,更好地化解摩擦性失业和招工难问题。

  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灵活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加大和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匹配中的作用。要建立覆盖面广的市场供求信息共享平台,应定期发布区域产业信息、地区经济发展信息和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减少就业市场中因信息不及时、不对称所造成的失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