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持续增加。疾控专家认为
——春节期间H7N9疫情不会暴发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全国已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10例,其中浙江、广东、上海死亡20例。近期,我国每周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数已接近去年疫情高峰时期水平。
疾控专家们指出,H7N9病毒还不能在人群中有效传播。春节期间不会暴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H7N9不能在人群中有效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接受采访时说,H7N9禽流感类似H5N1,具有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特征。部分城市地区仍将继续出现散发病例。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率、传播能力、致病性、耐药性等主要指标并没有改变,未发现病毒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不具备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生物学基础,也未见其具备了能在人群中有效传播的能力,所以专家针对它的风险评估没有改变。
舒跃龙说,只要把传染源控制住,就能有效控制疫情。今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还会出现,但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小。
冯子健指出,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有限的人传人,没有一例发生三代传播。所谓有限的人传人,指的是偶尔发生人传人,只有少数二代病例,几乎没有三代病例的情况。而有效的人传人是指出现多代病人,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播若干人,出现三代、四代以上病人,甚至引起社区暴发。
冯子健介绍,关于有限人传人与有效人传人,流行病学上有一个指标——基本传播数。当基本传播数大于1时,即1个感染者传染1个人以上,才是有效的人传人。当基本传播数小于1时,就是有限的人传人。根据数学模型分析,H7N9的基本传播数只有0.09,只能有限、非持续地人传人。在已发现的病例中仅有个别几例,且都是二代病例。他认为,春节期间人员流动不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舒跃龙指出,从病原学的角度看,密切接触一只感染H7N9病毒的鸡和密切接触一个感染H7N9病毒的人,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如果发生感染,第一种情况叫一代传播,第二种情况叫二代传播。因此,不必过度解读二代传播。
冯子健介绍,目前科学家关于H7N9病毒的共识有以下几点:一是病毒起源于禽,主要在禽类中流行,人只是在偶然情况下接触禽类或病毒感染;二是与H5N1病毒相比,H7N9病毒更容易感染人;三是H7N9病毒仍没有脱离禽流感病毒的特点,不会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在人间广泛传播;四是致病性比较强,容易导致重症感染。
舒跃龙强调,根据现有知识,尚无法预测H7N9病毒变异的趋势。因此,《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强调要加强病原学监测。只有密切监测,才能了解病毒变异情况。
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每个月公布一次疫情。但是,作为新发传染病,每一例病例都要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
确诊病例七成有活禽接触史
冯子健说,未来疫情的走向,主要取决于禽间病毒传播水平和人禽暴露水平,即与禽感染和人接触禽的机会有关。
据介绍,目前已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中,七成有活禽接触史,三成没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但是,在没有活禽接触史的病例中,有一部分病情危重或已经死亡,无法得知是否有接触史,还有一部分不能准确回忆是否有过接触史。去年一些发生疫情的地区关闭活禽市场、停止禽类跨区域交易后,新发病例明显减少。
他提醒公众: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特别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尽量不要购买活禽,食用禽肉建议选择白条鸡、冰鲜鸡等产品;如果与禽类接触无法避免,应在接触后尽快洗手,做好卫生防护;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尽快就医。除了公众消费习惯有待转变,禽类养殖模式也应升级换代,减少病毒在禽间传播。
H7N9疫苗已开始向药监部门申报
据舒跃龙介绍,对于新发传染病来说,疫苗的研发非常重要。只有研发出疫苗,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目前,一些企业基本完成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已经开始向药品监管部门申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说, 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季节性流感在初期没有显著差异,临床很难做到早期诊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流行病学史的追问,提高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早期识别能力,以及重症与危重症救治能力。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兴旺说,《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提出,对甲型流感或H7N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虽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仍应当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有利于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治疗。新版诊疗方案强调加强药物敏感性监测。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对达菲仍具有敏感性。
李兴旺还提醒,不要只重视H7N9禽流感,对于其他季节性流感也要同样重视,因为流感病毒都有可能导致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