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杨保军在昨日论坛上发言充满激情,他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历史文化稀薄决定其家园故土情结淡、城市化率可以很高”等具体国情没有可比性,在村庄日复一日消失的中国当下,杨认为必须重新认识乡村对于中国城镇化的意义。
论坛上,他谈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谈珠三角城镇化改革,谈唯G D P论或维城镇化率的不足,谈到动情处,他背对中国南方农村梯田如画如诗的图片,声音越来越高,一边扬起右手,一边念着“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的期许。
不要一谈城镇化就只想到工业
“当现在城市化水平越过50%的时候,乡村价值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了”,杨保军认为,乡村越来越少,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寻根价值、社会价值很高,他认为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对中国未来城镇化意义重大。
杨保军认为美国城镇化模式与中国没有可比性,“美国是一个新大陆移民国家,一帮欧洲人进去了,把土著赶到一边去,地多,规模化就搞得很好,所以不需要全部种地,剩下的人就可以去城市了,这个很符合美国的条件。而中国几千年世世代代是有原住民的,文明、风俗都在里面”,“农耕文明创造了世界几千年文明的辉煌,我们要发展乡村的价值”,他认为中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把人赶到城市去就能发展。
谈到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关系转变时,杨保军说,工业文明讲求效率、标准化、规模化,见不得复杂、零乱、多样,“要完全一样,所以城市就求大,求大就是规模效应,要求新,就是要求增长速度”。
杨保军认为,不要一谈城镇化就只想到工业,有多种途径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他认为中国将来的城市不是一味求大,而应该大、中、小协调、协作,而且要统筹城乡一体,要推进生态城区的建设,体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要打造和保护好更多的特色资源,建美丽乡村特色城镇。
土地开发不能被城市政府垄断
“我们过去走的是牺牲农村的未来和前景成就了城市辉煌(的道路)”,杨保军认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走的是一条城市主导下的资本城镇化道路,“它更多的是一种资本城镇化,而不是人的城镇化”。
杨保军认为,单个人的城镇化快于家庭的城镇化是造成社会不健康、社会矛盾越积越多的原因,“家庭和个人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举家能够在城市安身的比例很低,1.6亿当中只有3000万人左右”。
制度设计常被称为是城镇化改革关键。在杨保军看来,之所以出现农村穷、城市富的原因,除了有经济学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设计,“因为把土地的开发权垄断在城市政府手里的。尽管集体有土地,可是政府把它征过来开发,这是一种垄断”,他认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进行改革,农村要想富、要想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相当艰难。
杨保军认为应该尊重农民的利益,不应该走原来征地拆迁、城市发展的道路,而应协作开发,可以让农民自己盖房子,从中获得收益,而政府则通过征税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当然这需要谨慎试点,也需要创新,我认为珠三角可以先行”,他说。
城镇化质量评估要纳入考量
“审视城镇化需要简单的指标,城镇化率用得较多,但要慎重用”,杨保军认为,城镇化率可以看出考量城镇化的速度,用于考量全国的效果是有道理的,但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而言,“基本上失去意义”。
杨保军举例,浙江嘉兴的城镇化率约为51%,很难再提高,但是嘉兴的乡村发展非常好,小学等公共服务完善,所以居民再也不愿意进城。相反,安徽芜湖的城镇化率要高,增速也快,但地方经济总量、人均收入都比嘉兴低,事实上,芜湖的城镇化质量并不比嘉兴要好。杨保军认为,审视城镇化水平不能简单地追求指标,关键是要看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的情况。
除了城镇化率,评价城镇化质量的指标应该有哪些?杨保军认为,综合考量区域的高等教育、科研、医疗、居住、文化等公共服务与社会发展的指标,还要考量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才能真实反映城镇化质量。“环境是在恶化还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不是在逐渐提高,还有社会服务、公共服务是否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可以衡量”。
杨保军说,现在国内有少数地方已启用这套指标,珠三角还没开始,但正在往这一方向转变。“如果兼顾速度和质量来评价城镇化水平,政府唯GDP论的情况应该会大有改善”。早在2003年,杨保军已针对城镇化质量设计了一套评估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环保、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等四部分,其中经济发展占60%,其余部分占40%。“当时想在全国推下去,但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