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山东省城镇化办公室获悉,全省目前共建成农村新型社区5190个,约有381万户、1254万人入住农村新型社区。
从山东省城镇化进程看,近年来形成了以本地城镇化、县域城镇化、就近城镇化为主的发展特色和模式。山东城镇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岩松认为,这与山东省省情密不可分:山东1370万流动人口中,85%在本省内流动,50%以上在本县内转移;5078万城镇人口,53.5%分布在县(市)、镇。
与之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有一个动力机制在起作用。2006年开始在全国开展试点的“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山东是其中之一。通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村庄中通过合村并居或者直接搬到镇上集中居住,腾出土地复垦,指标拿到城里来用。应该说,这样不仅保持了耕地面积平衡,又能充分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列入增减挂钩后,各地为调动农民和基层干部积极性,会从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作为奖励用于社区建设等。这几年奖励数额也是水涨船高,一些地方已经达到了每亩20万元左右。2013年前三个季度山东增减挂土地收益已返还农村91.27亿元,平均每亩复垦耕地农村所得收益达16.8万元。这一数字和山东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土地征迁价格比,已经远远超出。通过增减挂钩,其实将部分土地级差增值返还给了农村。